译文:
临近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婉转动人。只可惜这一片清歌,都给了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
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默默不语,一弯残月照在门前。旅舍门前,月色下的湘江朦胧迷茫,波光隐隐,倒映着天空朵朵浮云。时光漫长,人生短暂。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这情景真令人心酸,遍寻人间也找不到能够剪断这种愁绪的剪刀,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注释:
湘春夜月:词牌名,是黄孝迈的自度曲。
翠禽:翠鸟。
柳花:指柳絮。
空尊:空樽,空酒杯。
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
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后词中多代指意中人。
者次第:“如此种种”的意思。者,同“这”。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当时以锋利著称。
《湘春夜月·近清明》译文及注释详情»
是凸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接下来的“残照当门”,形象地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门前,暗示了离别的情感。而“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则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之情。
最后两句“春江花月夜,往事知多少”则是对整首词的总结和回顾。通过“春江花月夜”这一景象,作者回忆起过去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这两句也给整首词增添了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词的美妙之余,也能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总的来说,黄孝迈的这首词以其婉约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词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离愁别恨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忧思之深和对往事的思念。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湘春夜月·近清明》赏析详情»
黄孝迈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的字是德夫,号为雪舟。有人评价他说:“妙才超轶,词采溢出,天设神授,朋侪推独步,耆宿避三舍。酒酣耳热,倚声而作者,殆欲摩刘改之(过)、孙季蕃(惟信)之垒。”另外还有人说:“其清丽,叔原(晏几道)、方回(贺铸)不能加其绵密。”
黄孝迈的诗才被认为是非常出色的,他的词采溢出,被认为是天赋所赐。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的才华独步一时,老一辈的文人都避而不见。他在酒醉之后,倚着声音写作,几乎要超越刘过和孙季蕃的境界。他的作品清丽动人,晏几道和贺铸都无法超越他的绵密之美。
黄孝迈的作品中,有一部分被收录在《雪舟长短句》中。据目前所知,他的词作品中只有四首被保存下来。关于黄孝迈的生平和具体的出生、死亡年份等信息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