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注释:
门外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的象征。
雨细清明:引用杜牧《清明》中的句子,意为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行人在路上感到心魂欲断。
能消:引用辛弃疾《摸鱼儿》中的句子,意为能够忍受几番风雨,匆匆的春天又要过去。
又是相思瘦:指相思之苦让人憔悴消瘦。与作者《庆宣和·春思》中的句子相呼应:“一架残红褪舞裙,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
《清江引·春思》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思妇在清明时节的情景。清明时节,春残雨细,大自然万物复苏,而思妇却感叹青春的逝去。她思念着远方的游人,却迟迟未能回来。为了排遣内心的愁苦,她借酒浇愁,希望能够忘却这个美好的春天夜晚。这首小令通过描绘思妇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对青春逝去和远方游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她在美好的春天夜晚寻求安慰和释放的愿望。整个背景以清明时节的春雨为背景,以思妇的内心独白为主线,通过情景描写和思绪交织,展现了思妇的情感和心境。 《清江引·春思》创作背景详情»
的关键所在。
这支小曲的结语,用了一个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句子:“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是作者自己的创作,没有借用他人的诗句,但却能准确地表达出思妇的心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酒债寻常行处有”,意思是说,喝酒是为了忘却烦恼,解除心中的愁闷。但是,这种解闷的方式并不是独特的,而是很普遍的,几乎人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这句话通过“酒债”这个形象的比喻,将思妇的愁苦与普通人的烦恼联系在一起,使读者更能共鸣。
“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只有七十年,这在古代来说是很稀少的。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人生如此短暂,思妇已经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时光,而游子也在外漂泊,错过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这句话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警示,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
整首小曲以思妇的心情为主线,通过借酒浇愁的方式,表达了对韶华易逝和游子未归的思念之情。曲中巧妙地运用了唐人的诗句,使整个曲意更加深入人心。结语的出色之处在于简洁明了,却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思和警示。这支小曲以其自然而不雕琢的风格,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艺术造诣,使人们在欣赏之余,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思考。
《清江引·春思》赏析详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是元朝重要的散曲家和剧作家。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为“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在元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关于张可久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张可久以散曲和剧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剧作则以历史题材和传奇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表现力强。
张可久与乔吉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双壁剧”。这些剧作在元代戏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张可久的生平和作品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