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仿佛仙女真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雪后初晴的天气,松树的腰显得细瘦而泉眼的冰面特别清寒。历史兴盛衰亡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阖闾当年曾经是纵横天下的英雄,如今只留下一个大大的黄土坟丘。而千古不变的是苍翠的青山,为我导游的老和尚也被美景所陶醉,就不要再去观赏拍打残破的古碑,去欣赏那一湾绿水的剑池的景观。
注释:雪中游虎丘:虎丘,山名,在今苏州市郊。
浑似:简直象。
真真面:谓美女之面容。
一丘黄土,千古青山:黄土,虎丘传为吴王圈闯葬处,故云。青山,这里指虎丘。
残碑休打:残碑,残留之碑,打,拓碑文。旧时有人以拓碑文为生,所拓碑纸售于市。
宝剑羞看:羞于去看宝剑,对不能奋发的内疚。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可久是中国元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履历中有两次与虎丘有关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大德末年,当时他二十多岁,曾经游历吴中地区。第二次是在至正九年(1349年),他担任昆山幕僚的时候。从他所写的情绪来看,似乎晚年的这次经历更加符合他的心境。
虎丘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著名名胜古迹,以其险峻的山势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对于一个文学家和政治家来说,虎丘无疑是一个富有灵感和启发的地方。张可久年轻时游吴中,可能是在探索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政治理念的过程中,受到了虎丘的影响。而晚年担任昆山幕僚时,他可能再次来到虎丘,这次经历更加符合他晚年的心境。
晚年是一个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历经沧桑的阶段。张可久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晚年,他可能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来到虎丘,这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可以让他更好地与自然和历史对话,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启示。
虎丘的险峻山势和壮丽景观,可能让张可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他可能站在山巅,俯瞰着苍茫的大地,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宏伟的自然背景下,他可能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虎丘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可能让张可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他可能在这些古迹中寻找灵感和启示,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文学和政治理念传承下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总之,张可久与虎丘的两次经历都对他的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年轻时的探索还是晚年的反思,虎丘都为他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和历史对话的机会,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这些经历无疑丰富了他的创作背景,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小令以游览虎丘山雪景为背景,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先,开头五句描绘了雪后虎丘山的美丽景色,特别是对雪中梅花的赞美,将其比喻为美女,展现了梅花的高雅和淡泊的气质。接着,通过描写眼前的实景,如玉和冰,以及松腰和泉眼的对比,展示了作者精心选择和锤炼的语言技巧。后半部分则转向抒发历史的盛衰兴亡和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无穷,通过吴王阖闾的功绩已成过眼烟云,而虎丘的青山却永存不变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完全被美景所陶醉,对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产生了思索,对一切不再感兴趣。整篇小令结构严谨,情景交融,给人以深深的韵味。这篇小令的遣词造句都非常精准,值得仔细回味和借鉴。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鉴赏详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是元朝重要的散曲家和剧作家。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为“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在元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关于张可久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张可久以散曲和剧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剧作则以历史题材和传奇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表现力强。
张可久与乔吉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双壁剧”。这些剧作在元代戏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张可久的生平和作品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