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吴门怀古》原文赏析

  • rén
    yuè
    yuán
    ·
    mén
    huái
    怀
  • [
    yuán
    dài
    ]
    zhāng
    jiǔ
  • shān
    zàng
    bái
    yún
    zàng
    chí
    shàng
    lǎo
    meí
    zhī
    dòng
    tíng
    guī
    xìng
    xiāng
    gān
    hóng
    shù
    yín
  • bái
    jiā
    chí
    guǎn
    gōng
    huā
    cǎo
    dāng
    shí
    zuì
    lián
    rén
    chù
    yuè
    yóu
    yuàn
    西
    shī

原文: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
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相关标签:怀古抒情隐居人月圆

译文及注释

译文:据说这座高山因为有一只隐藏的白虎而得名,虎丘寺就淹没在这座高山的茂密森林中。池水旁边和山崖上长满了苍老的梅树。望着眼前虎丘山的美景,不禁让人想起了范蠡功成归隐,泛舟太湖的旅行;仿佛看到陆续怀揣红橘从枫林归来,赠送给母亲的情景;似乎听到了张翰不图名爵而起驾回乡,想要吃鲈鱼细丝的命令。

伴随着思绪欣赏美景,又仿佛出现在白居易的池馆前、吴王的姑苏台边,似乎听到苏东坡仍在长吟虎丘美景。就在这美妙的遐思中,耳边又仿佛传来了乌鸦在月夜中的哀鸣,这凄惨的啼叫声,难道不是西施发出的对吴国灭亡的悲伤呢?

注释:吴门:指苏州。
山:指虎丘山,苏州城西北七里。
池:指剑池。
洞庭归兴:借用范蠡功成隐退的典故,后人常用此事来称赞鄙薄名利的品格。洞庭:指苏州西南太湖中的洞庭山。
香柑红树:作者由四季果实鲜美的太湖洞庭而想到尤为出名的洞庭红橘,又由红橘追忆了三国时陆绩怀橘归遗其母的故事。香柑:橘子,洞庭山的特产。
鲈(lú)鲙(kuài)银丝:引用晋代张翰的典故。鲈鲙:苏州名菜,将鲈鱼切成片生吃。
白家:指白居易。他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曾任苏州刺史,任职时间超过一年。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叫馆娃宫。
怜人:令人可怜。 《人月圆·吴门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吴门,又称苏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城之一。自古以来,吴门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前来游览观光。这里的山水、园林、古街巷以及繁华的市井生活,都成为了文人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骚客来到吴门,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其中,张可久是一位以散曲写景抒怀而闻名的文人。他多次来到苏州,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美丽所吸引。每一次游览,都让他感受到吴门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

张可久游览苏州时,他沉浸在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宁静之中。他欣赏了苏州的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被它们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景观所折服。他漫步在古街巷中,感受到了苏州的历史厚重和文化底蕴。他观赏了苏州的运河和水乡风光,被它们的美丽所震撼。

在这些游览中,张可久不仅仅是欣赏,更是用心感受。他用散曲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到了作品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州的山水,用深情的旋律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吴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吴门文化的一部分。

张可久的散曲成为了吴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后人了解吴门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吴门的热爱和传承。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吴门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也可以了解到吴门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吴门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背景。它是一个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的地方,也是一个激发创作灵感的地方。张可久的散曲是这个背景中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他游览苏州时的所见所感,也成为了吴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个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张可久的作品,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吴门的历史和文化。 《人月圆·吴门怀古》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厉的乌啼与前文中的虎丘寺、池上老梅等景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兴亡之感叹。整篇赏析通过描绘虎丘山的美景和历史兴亡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世幻灭和历史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人月圆·吴门怀古》赏析详情»

元代诗人张可久的照片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是元朝重要的散曲家和剧作家。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为“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在元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关于张可久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张可久以散曲和剧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剧作则以历史题材和传奇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表现力强。

张可久与乔吉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双壁剧”。这些剧作在元代戏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张可久的生平和作品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您喜欢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代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元代 汤舜民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山坡羊·长安怀古

元代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