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维扬怀古》原文赏析

  • chén
    zuì
    dōng
    fēng
    ·
    weí
    yáng
    huái
    怀
  • [
    yuán
    dài
    ]
    tāng
    shùn
    mín
  • jǐn
    fān
    luò
    tiān
    xiāo
    hán
    jiāng
    shàng
    shuí
    jiā
    kōng
    lóu
    yuè
    cǎn
    diàn
    殿
    fēng
    xiāo
  • mèng
    ér
    zhōng
    fán
    huá
    mǎn
    ěr
    tāo
    shēng
    jiā
    zài
    jiàn
    kàn
    huā
    zhù

原文: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相关标签:怀古感伤沉醉东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那些精美的船帆飘落到天涯的何处了呢,带着点点寒意的玉箫声是从江上哪只船里传出来的呢?人去楼空,月儿凄惨,古老的宫殿风声萧飒。梦中,这里曾经是繁华之地,黄昏时笳声阵阵。然而此时只余满耳波涛声,再也不见来下马看花的人了。

注释:此首《雍熙乐府》不注撰人,原选归无名氏。汤式《笔花集》收有此曲,其集中感叹扬州乱后情景者不仅此首,可参看。今从《笔花集》。
沉醉东风: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属双调。
维扬:扬州的别称。
那答:哪边,何处。那,同“哪”。
“空楼”句:指隋炀帝当年在扬州建的迷楼行宫,如今人去楼空。
梦儿中一度繁华:指扬州昔日的繁华。唐杜牧《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此化用其意。
暮笳:傍晚时的笳声。笳,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初卷芦叶吹之,后以竹为之。
涛声:一作“边声”。
看花:扬州后土祠有一株名贵的琼花,据说隋炀帝三下扬州,也是为了观赏琼花。这里泛指风流游赏。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汤式生活是一位生活在元末明初社会大动乱时期的作家。这个时期,战争频繁,导致昔日的美丽景色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作者因为政治失意和落魄江湖的经历,四处漫游,亲身经历了许多名城,回忆起过去的辉煌,写下了许多怀古伤今的作品。

作者在游历扬州时,回忆起了隋炀帝为了观赏琼花而“看花驻马”的故事。他游览了这个地方,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曲子。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想象,作者在游历过程中,被这个地方的美景所感动,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作品。

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动荡的时期中的生活状态和创作动机。作者身世坎坷,经历了政治的挫折和江湖的艰辛,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游历各地,回忆过去的辉煌,写下了许多怀古伤今的作品。在游历扬州时,他被隋炀帝的故事所感动,创作了这首曲子。这个创作背景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扬州的凄凉景象和过去的繁华盛况,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慨和伤感。通过对比的手法,诗人将现实与梦境、过去与现在相互交织,展现了扬州的沧桑变迁和人事易逝的主题。整首小令情景交融,虚实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日繁华的眷恋和对现实的失望。这首小令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赏析详情»

汤舜民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菊庄,字、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象山(今属浙江)人。他原本是本县的一名吏员,但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职业。后来他落魄江湖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汤舜民对滑稽戏非常感兴趣,并与贾仲明成为好友,两人的友谊经久不衰。当时文皇帝在燕邸时,对汤舜民非常宠遇,给予了他很高的赏赐和待遇。在永乐年间,他经常得到皇帝的恩赐。

汤舜民创作了许多乐府、套数和小令,他的作品语言工巧,因此在江湖间广为流传。他还撰写了两种杂剧,分别是《瑞仙亭》和《娇红记》,可惜这两部作品已经失传。

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价汤舜民的词曲格势,形容他的作品如同“锦屏春风”,意指其作品华丽而富有生气。

猜您喜欢

山坡羊·长安怀古

元代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春日秦国怀古

唐代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唐代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