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春天的日子里,远望着荒郊,看着泾水蜿蜒地流淌,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尽的忧愁从内心升起。
许多牛马在放牧,导致原野上的春草几乎消失殆尽。在耕地上翻土时,发现了一座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的故地。
积雪覆盖的山峦,在黄昏时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随着云烟,使得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走了好几里路,仍然是一片茫茫黄沙。太过荒凉,想起秦地昔日的繁荣,确实让人不忍回首。
注释:
消魂: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的支流,位于今陕西省中部,古属于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原:与“塬”同义,指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周陡峭,顶部平坦。
残阳:夕阳。
《春日秦国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春日秦国怀古》是晚唐诗人周朴的一首作品,这首怀古诗通过描绘荒凉景色表达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之情。诗人在春日眺望泾水之滨,眼前只见古碑和黄沙,不见春草和繁华,这让他想起了秦国昔日的强盛和唐王朝现在的衰落。诗中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写泾水、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歌的格律规范,对仗工整,情感低沉、落寞。整首诗以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和现实衰败的思考和感慨。 《春日秦国怀古》简析详情»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他是一位唐末诗人,擅长写诗,但并没有追求功名利禄的念头。他选择隐居在嵩山,寄食寺庙中过着居士的生活,经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他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是诗友。
周朴的诗风以苦涩著称,他喜欢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忧伤。他的诗作常常描绘人生的艰辛和无奈,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疑问。他的诗作充满了哲理和哀愁,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尽管周朴没有在文坛上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他的诗作在后世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全唐诗》中,被后人称为“唐才子传”。他的诗作虽然苦涩,但却能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