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回忆起翠袖殷勤地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中国人有登高怀乡的习俗。
对青山强整乌纱:引用孟嘉帽故事,晋朝桓温在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
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引用宋代晏几道《鹧鸪天》词句“彩袖殷勤捧玉钟”的意思。翠袖在这里指女子或妓女。
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金杯指黄金酒杯。错落指参差相杂,也有一种说法是酒器的名字。
玉手琵琶:指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折桂令·九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忘记家乡的温暖和亲人的思念。整首小令通过描绘秋景和游子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以及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人通过对青山、归雁、翠袖、金杯等意象的运用,将游子的思念之情与昔日欢乐的回忆相对照,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更是以倒装和对偶的句式,将诗人对衰老和凋谢的感慨深化,呼唤着游子珍惜时光,不要留恋他乡,要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整首小令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感觉。 《折桂令·九日》鉴赏详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是元朝重要的散曲家和剧作家。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为“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在元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关于张可久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张可久以散曲和剧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剧作则以历史题材和传奇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表现力强。
张可久与乔吉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双壁剧”。这些剧作在元代戏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张可久的生平和作品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