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原文赏析

  • dòng
    xiān
    ·
    zhōu
    zhōng
    qiū
    zuò
  • [
    sòng
    dài
    ]
    cháo
    zhī
  • qīng
    yān
    chù
    hǎi
    feī
    jīn
    jìng
    yǒng
    xián
    jiē
    guì
    yǐng
    lòu
    liáng
    shí
    líng
    luàn
    duō
    shào
    hán
    shén
    jīng
    yuǎn
    weí
    yǒu
    lán
    qiáo
    jìn
  • shuǐ
    jīng
    lián
    xià
    yún
    píng
    kaī
    lěng
    jìn
    jiā
    rén
    dàn
    zhī
    fěn
    dài
    jiāng
    duō
    míng
    jīn
    zūn
    tóu
    xiǎo
    gòng
    liú
    xiá
    qīng
    jìn
    gēng
    xié
    chuáng
    shàng
    nán
    lóu
    kàn
    zuò
    rén
    jiān
    qiū
    qiān
    qǐng

原文: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相关标签:中秋节豪放赏月抒怀写景洞仙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被青色云影遮蔽的地方,一轮明月穿过云层,像一面金灿灿的明镜飞上碧空。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桂树的斜影。夜露渐凉之时,有许多秋蝉零乱地嘶鸣。京城邈远难以到达,倒是这一轮明月,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

水晶帘儿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等到我倾入金樽许多月色澄辉,直到拂晓连同流霞全都倾尽。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看铺洒月光的人间,领略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

注释:
泗州:今安徽省泗县。
幂(mì):烟雾弥漫的样子。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寒螀(jiāng):即寒蝉,体小,秋出而鸣。
神京:指北宋京城汴梁。
蓝桥:指秀才裴航在蓝桥会仙女云英的事情。裴航是唐代的一个秀才,与樊夫人一同行走,樊夫人是美丽的女子。裴航想要追求樊夫人,樊夫人用诗歌回应他,表达了不必崎岖上玉清,蓝桥就是神仙宫的意思。后来裴航在蓝桥驿附近渴了,下道寻找水喝,遇到了云英,并以玉杵臼为礼结为夫妻。蓝桥现在是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上的地名。
云母屏:云母是花岗岩的主要成分,可以做成屏风,具有艳丽的光泽。
佳人:这里指席间的女性。
流霞:本指天上的云霞,这里有双关意义,借指美酒。《太平广记》引《抱朴子·须曼卿》曰:蒲坂有须曼卿者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来迎我,乘龙升天。龙行甚疾,头昂尾低,令人在上危怖。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仙人以流霞一杯饮我,辄不饥渴。忽然思家,天帝前谒拜失仪,见斥来还。令更自修责,乃可更往。昔淮南王刘安,升天见上帝,而箕坐大言,自称寡人,遂见谪,守天厕三年。吾何人哉?”河东因号曼卿为“斥仙人”。
胡床:古代一种轻便的坐具,可以折叠。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洞仙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曲作品。它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110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宋徽宗大观四年,而这首词曲正是晁补之在中秋节期间在泗州创作的。晁补之当时担任泗州知州,因此他有机会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灵感。

泗州位于宋代的淮南东路,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这里有壮丽的山川、清澈的江河和茂密的森林,处处都是令人陶醉的景色。晁补之在泗州的任期中,他亲眼目睹了这片美丽土地的壮丽景色,也深深地被这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

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晁补之感受到了更加浓厚的诗意和灵感。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赋诗等等。晁补之也被这个节日所感染,他决定以泗州的美景和中秋节的氛围为背景,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词曲。

《洞仙歌》成为晁补之的绝笔之作,意味着这首词曲是他最后一次创作的作品。这首词曲以洞仙为主题,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世界,其中有仙人、仙女、仙乐等等。通过这首词曲,晁补之将自己的情感和对泗州美景的热爱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

《洞仙歌》以其优美的词曲和深情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晁补之对泗州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仙境的向往。这首词曲通过音乐和文字的结合,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晁补之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写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描绘室内的布置和人们的举杯赏月,展现了对明月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篇词以赏月为主题,通过描写月亮的升起和室内的宴饮场景,表达了词人对月夜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整篇词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晁补之的照片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是汉族。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他三位学士是黄庭坚、秦观和张耒。他曾担任过吏部员外郎和礼部郎中的职务。

晁补之擅长书画,能写诗词,善于作文。他与张耒一起被称为“晁张”。他的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接近柳宗元。在诗学方面,他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他的词作风格豪爽,语言清秀流畅,近似苏轼的风格。然而,他的诗词中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

晁补之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观察。

关于晁补之的生平和作品,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猜您喜欢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代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清江引·秋怀

元代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春望

唐代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