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请问为什么春天要这样匆匆,夹风带雨像骏马奔驰。幽幽的花朵,细瓣的绿萼,在小园的低槛上,还没等人把土培好,就被风吹得满地落红。这些花占据了春天的时间,还不如垂柳长久。其实春天是周而复始永不老的,只是人们总爱忧愁春天老去,这种忧愁只有人间才有。
一年中,春天的忧愁占据了十之八九,怎么忍心辜负时光不去享受美酒。难道不知道,桃花凋谢是因为自己要结果,而不是因为春天消瘦了。世上的功名利禄也是如此,当人到了老年时,就像春天到了晚暮时光。今天纵使能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
注释:幽葩(pā):清幽的花朵。
壅(yōng):把土或肥培在根上。
辜:辜负。
芳醪(láo):芳醇的美酒。
自是:本是,原严明。
风味:风度,风采。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到了人生的感悟和追求。他认为世上的功名和荣誉,到了老年才能真正体味到其中的风味,而春天的归来则是人生的时候。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春天的珍惜。
整篇赏析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词人对于春天的惜别和对人生的感悟。他通过描写春花易谢、春柳不凋的对比,表达了对于春天短暂而珍贵的理解。同时,他通过对于春天和人生的对比,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而珍贵的思考。整篇赏析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赏析详情»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是汉族。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他三位学士是黄庭坚、秦观和张耒。他曾担任过吏部员外郎和礼部郎中的职务。
晁补之擅长书画,能写诗词,善于作文。他与张耒一起被称为“晁张”。他的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接近柳宗元。在诗学方面,他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他的词作风格豪爽,语言清秀流畅,近似苏轼的风格。然而,他的诗词中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
晁补之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观察。
关于晁补之的生平和作品,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