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赏析

  • dēng
    jīn
    líng
    huā
    tái
    wàng
    jiāng
  • [
    míng
    dài
    ]
    gāo
  • jiāng
    lái
    cóng
    wàn
    shān
    zhōng
    shān
    shì
    jìn
    jiāng
    liú
    dōng
  • zhōng
    shān
    lóng
    西
    shàng
    làng
    chéng
    cháng
    fēng
  • jiāng
    shān
    xiāng
    xióng
    xiāng
    ràng
    xíng
    shèng
    zhēng
    kuā
    tiān
    xià
    zhuàng
  • qín
    huáng
    kōng
    huáng
    jīn
    jiā
    cōng
    cōng
    zhì
    jīn
    wáng
  • huái
    怀
    sài
    yóu
    kaī
    jiǔ
    hān
    zǒu
    shàng
    chéng
    nán
    tái
  • zuò
    jiào
    cāng
    máng
    wàn
    yuǎn
    huāng
    yān
    luò
    zhī
    zhōng
    lái
  • shí
    tóu
    chéng
    xià
    tāo
    shēng
    qiān
    qún
    shuí
    gǎn
  • huáng
    luò
    jìng
    xiáng
    tiě
    suǒ
    héng
    jiāng
    weì
    weí
  • qián
    sān
    guó
    hòu
    liù
    cháo
    cǎo
    shēng
    gōng
    xiāo
    xiāo
  • yīng
    xióng
    chéng
    shí
    zhàn
    xiě
    liú
    hán
    cháo
  • shēng
    xìng
    féng
    shèng
    rén
    nán
    guó
    huò
    luàn
    chū
    píng
    shì
    xiū
  • cóng
    jīn
    hǎi
    yǒng
    weí
    jiā
    yòng
    cháng
    jiāng
    xiàn
    nán
    beǐ

原文: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相关标签:登高写景山水长江咏史怀古咏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注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雨花台: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这里地势高,可俯瞰长江,远眺钟山。
“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即紫金山。
“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yì),埋藏。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王,通“旺”。
郁塞:忧郁窒塞。
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
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征服洛阳的命运,于是打着黄旗北上,结果却成为俘虏。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明代开国初期的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时期,经历了战乱的痛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工作,怀揣着理想,希望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在他登上金陵雨花台,俯瞰着被荒烟和落日笼罩的长江时,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他的思绪也起伏不定,深受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以描写长江景色为开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诗人描述了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的壮丽景象,以及金陵作为朱明王朝的京城的繁荣景象。接着,诗人转而表达自己的心绪和感慨,他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但在新建的明朝时代,气象更新,他不再有愁思。然而,远景的“荒烟落日”和石头城下的涛声却引发了他对历史的忧患,使他想起了南朝陈后主和三国吴主孙皓的失败经历。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希望国家可以团结一致,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战乱。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豪放、雄健的笔调描绘了钟山和大江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金陵历史的缅怀和对祖国统一的喜悦之情。诗中的“大江来从万山中”一句描绘了长江从山势中奔流而东的壮丽景象,而钟山则挺立在西边,仿佛要乘长风破巨浪,向西上攀登。这赋予了它们人格的力量和浩然的正气,使它们成为江山的象征。诗中的“江让相雄不相让”一句概括了大江和钟山的雄伟气势,而“形胜争夸”则为下文的开拓做了铺垫。

诗人的目光从眼前的景色转向深邃的历史。金陵虽然地势险要,但守天下在德而不在险,重要的是得人心。即使秦始皇曾镇守金陵,但金陵依旧繁荣昌盛,这为接下来的“我怀郁塞何由开”作了铺垫。诗人提到了秦朝和明朝的开国者,他们都能居安思危,看到未来的危机。在酒酣耳热之际,诗人登上雨花台,看着荒烟落日,产生了对古代金陵的怀古之情。他回想起金陵昔日的辉煌,想象着英雄们席卷天下的场景,不禁陷入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诗中的“石头城下涛声怒”一句巧妙地概括了诗人脑海中重演的历史悲剧,特别是南朝陈后主和三国吴孙皓的悲惨结局,这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的导线。

通过描绘钟山和大江的壮丽景象,以及对金陵历史的缅怀和对祖国统一的喜悦之情,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豪放、雄健的笔调和深邃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现实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思考,使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详情»

明代诗人高启的照片
高启

高启(1336-1373)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汉族,江苏苏州人。他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被当时的论者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人一起被称为“北郭十友”。

高启的字是季迪,号是槎轩。他出生在明朝改革前的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洪武初年,他因为荐参修《元史》而被授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的职位,并受命教授诸王。后来,他被擢升为户部右侍郎。

在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的时候,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其中有“龙蟠虎踞”四字,被怀疑为歌颂张士诚,结果被连坐腰斩。

高启的作品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您喜欢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宋代 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代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清江引·秋怀

元代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