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清虚界,任风敲雨筛;掩柴扉(fēi),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疏梅(shū méi):稀疏的梅花。
带雨开:带着雨水开放。
瘦竹(shòu zhú):细长的竹子。
随风摆:随着风摇摆。
着意(zhuó yì):有意地。
安排(ān pái):安排安置。
临风(lín fēng):迎着风。
自惜(zì xī):自怜。
残香(cán xiāng):花瓣掉落后的余香。
洒(sǎ):散落。
冒雨(mào yǔ):冒着雨。
滴翠(dī cuì):滴着翠绿的雨水。
清虚界:宁静幽雅的境界。
任风敲雨筛:随风雨的敲打。
掩柴扉(fēi):关上柴门。
谢他:感谢他。
梅竹伴我冷书斋:梅花和竹子陪伴我在冷清的书斋中。
《玉芙蓉·雨窗小咏》译文及注释详情»
风自惜残香洒:这句话表达了风儿自己怜惜花瓣被雨打落在地的情感。风儿迎着清风,心里感到惋惜,因为花瓣被雨水打散洒落在地上。
冒雨谁从滴翠来:这句话是在问谁会冒着雨水穿过竹林来到这里。滴翠指的是雨水滴在绿色的竹叶上,形成水滴的景象。这句话暗示着作者希望有人能够冒雨来到自己身边。
《玉芙蓉·雨窗小咏》注释详情»
这篇简析描述了一首曲子,该曲子描绘了雨中庭院的景色。庭院里宁静凉爽,清风吹拂,细雨飘洒,只有梅花和翠竹相伴。主人公在这种宁静中尽情享受,独自品味着孤独的感觉。作者通过这首曲子创造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 《玉芙蓉·雨窗小咏》简析详情»
沈自晋(1583~1665)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戏曲家。他的字是伯明,晚年字是长康,号是西来,双号是鞠通。他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九月十八日,去世于清康熙年间的二月二十六日,享年八十三岁。
沈自晋出身于吴江沈氏家族,他对功名不感兴趣,性格淡泊,待人温厚。他勤学好问,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富有文才。除了文学才华,他还有非凡的音乐天赋,终生热爱音乐并不断钻研,成为剧坛江派的重要人物。
沈自晋的著作包括《黍离续奏》、《越溪新咏》、《不殊堂近草》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丰富的创作才华和对戏曲艺术的深入理解。他的作品在当时戏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后人称为戏曲界的健将。
总结:沈自晋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戏曲家,他出身于吴江沈氏家族,性格淡泊,待人温厚。他勤学好问,富有文才,并且对音乐有非凡的天赋。他的著作包括《黍离续奏》、《越溪新咏》、《不殊堂近草》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的创作才华和对戏曲艺术的深入理解。他被后人誉为戏曲界的健将。他生于明万历年间,去世于清康熙年间,享年八十三岁。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