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离别的悲伤常常围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曾在妓院中得到她的赏识,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回家的路返回。
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在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上。
注释:乌夜啼: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章台: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张敞曾走马过此街。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玉鞭斜: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
啼:啼哭。
醉墨笼纱(lóng shā):此用“碧纱笼”故事。唐代王播少孤贫,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为诸僧所不礼。后播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
春思入琵琶(pí pá):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用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诗意。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金代中后期,词人们的生活境遇并不如意,许多词人不得志于仕途,不得不流落于青楼之地。在这些青楼中,他们经历了种种艰辛和磨难,但也结识了许多美丽的女子。然而,他们内心深处却始终怀念着那些曾经的美人,对她们的思念之情无法言喻。
这首词正是这些词人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以及对美人的怀念之情而创作的。词人们通过这首词,倾诉出自己在青楼中的遭遇和心境,抒发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词人们在这首词中用了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了青楼中的景象和美人的容貌。他们用细腻的文字,将美人的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她们的美丽和魅力。
然而,词人们的内心却充满了苦闷和无奈。他们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命运,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他们对美人的思念之情,更是让他们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助。他们渴望能够重新回到过去,与美人相守,但却无法实现。
这首词不仅仅是词人们对美人的怀念之情的表达,更是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抱怨。词人们通过这首词,倾诉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助,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它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词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的向往。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上片描述了词人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对过去冶游生活的回忆。通过使用形象优美的事物比喻歌姬,如杨柳和梨花,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美感。柳丝飘飘柔媚非常,使人联想到歌姬那婷婷的腰。而“梨花”也曾被白居易形容为“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了杨玉环流泪的美容。这些形象使得歌姬妖娆柔美,如花如柳的形象立即显现在读者眼前。接下来的“青衫”二句追忆了过去的情怀。青衫是唐时九品小官的服饰,这里借指作者本人。而“章台”则是唐时歌妓聚居之处。下片描述了两人重聚的情景。通过描写歌姬不忘旧情,终日以泪挂面,啼袖笼纱,展现了歌姬的病情。这几句词既香艳又有书卷气,可称为“好色不淫”“艳而不靡”。最后两句“相逢”写了两人重聚,百感交集。为了表达深情,女子把满腔情思注入琵琶,以此来表达“说不尽的无限事”。整首词的词语如杨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笼纱等句使词焕发特异的艳美色泽。此外,词中还表达了词人内心苦闷的心情,情感溢于言表。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赏析详情»
刘迎(约1144—1180)是唐州幕官,生于约1144年,死于大定二十年(1180年)。
刘迎在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以荐书对策的成绩在当时排名第一,次年他考取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豳王府记室。随后,他被调任为太子司经,受到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
大定二十年,刘迎随世宗驾临凉陉,但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