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和王潜斋韵》原文赏析

  • 西
    ·
    wáng
    qián
    zhaī
    yùn
  • [
    sòng
    dài
    ]
    cáo
    bīn
  • jīn
    shì
    rén
    nòng
    màn
    màn
    bái
    chuān
    yuán
    hèn
    guān
    wàn
    yān
    yuè
    míng
    kōng
    zhào
    weǐ
  • màn
    tòng
    qíng
    wèn
    jiāng
    shuǐ
    西
    fēng
    luò
    cǎn
    xīn
    tíng
    rén
    zhuì
    leì
    zhàn
    zhě
    shì
    liáng
    chóu
    weī
    dàn
    kàn
    tiān
  • zhī
    jīn
    sǒu
    rén
    gāo
    shì
    wèn
    ān
    weī
    shuí
    dìng
    xiāng
    jiāng
    yǒu
    zhào
    cuī
    gōng
    xìn
    qián
    shū
    yán
    yóu
    weì

原文: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忧国忧民爱国西河

鉴赏

又各自展现出独特的情感。曹豳的词作直接而坦率,表达了对时局的愤慨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埜的支持和鼓励。王埜的词作则更加悲愤和激昂,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无奈处境的无奈。两人的词作都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的来说,曹豳和王埜的词作都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他们通过词作表达了对时局的批判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词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具有积极的影响力,激励人们为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共同努力寻求抗战救国的良策。他们的词作是对时代的回应,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西河·和王潜斋韵》鉴赏详情»

曹豳

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号东亩(或东猷),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他于嘉泰二年(1202)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安吉州教授,之后调任重庆府司法参军,又改任建昌知县。绍定六年(1233),他被擢升为秘书丞,兼任仓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他除了担任浙西提举常平的职务,还被调到浙东担任提点刑狱。嘉熙初年,他被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一起被称为“嘉熙四谏”。嘉熙三年(1239),他被任命为福州知府,但因为受到台臣的阻挠,最终只能守在宝章阁待制致仕。淳祐九年,曹豳去世,享年八十,谥号为文恭。刘克庄为他撰写了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宋史》中也附有《曹叔远传》。《全宋词》中收录了他的两首词作。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贺人新娶,集曲名)

宋代 哀长吉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
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水调歌头(寿二亲)

宋代 江万里

生日重重见,馀闰有新春。
为吾母寿,富贵外物总休论。
且说家怀旧话,教学也曾菽水,亲意尽欣欣。
只此是真乐,乐岂在邦君。
吾二老,常说与,要帘勤。
庐陵几千万户,休戚属儿身。
三瑞堂中绿醑,酿就满城和气,端又属人伦。
吾亦老吾老,谁不敬其亲。

水调歌头(舟回平望,久之过乌戍、

宋代 葛郯

帆腹饱天际,树发渺云头。
翠光千顷,为谁来去为谁留。
疑是吴宫西子,淡扫修眉一抹,妆罢玉奁秋。
中流送行客,却立望层楼。
风色变,堤草乱,浪花愁。
跳珠翻墨,轰雷掣电几时收。
应是阳侯薄相,催我胸中锦绣,清唱和鸣鸥。
残霞似相贷,一缕媚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