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píng shān táng):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平山堂是欧阳修的私人书斋,也是他思考和写作的地方。
螺红(luó hóng):红色的螺杯。螺红是一种用螺壳制成的酒杯,常用于宴会上。
菰菜莼羹(gū cài chún gēng):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菰菜莼羹是一道以菰菜和莼菜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汤羹。
河洛(hé luò):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词人有遗恨在焉。河洛一词也可指代河洛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和洛河流域的文化。
两仙翁(liǎng xiān wēng):指欧阳修与苏东坡。两仙翁是对欧阳修和苏东坡这两位文学家的尊称。
匹马(pǐ mǎ):有作者自喻意。匹马指的是孤独独行的马匹,这里表示词人独自启程的意思。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扬州西北的平山堂的景色和历史背景。平山堂是欧阳修在担任知州期间建造的,位于扬州西北地区。从堂上眺望,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等山脉,景色壮丽。由于平山堂与山平齐,因此得名为“平山”。
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怀念先贤。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启发,思绪如潮,不禁涌上了写诗的欲望。他以苏东坡的《黄州快哉亭》词的韵脚为基础,创作了这首《水调歌头》。这首诗歌以平山堂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方岳对先贤的怀念之情。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创作背景详情»
江南江北的杨柳,而是指欧阳修和苏东坡的词作;“烟雨”也不再是江南的烟雨,而是指欧苏二公的才情和境界。通过这两个词,作者表达了对欧苏二公的敬仰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一句“江南江北愁思”再次出现,起到了回环的作用。全词以愁思为主题,通过描写词人的飘泊无定、对中原未复的慨叹、对沦落的遗恨以及对欧苏二公的景仰,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愁思之情。整首词以写景抒怀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怀古情怀,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沧桑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示了他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难以长久留存,更何况普通人呢?诗人以“不见当时杨柳”来表达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壮志未酬的无奈。最后一句“空念往昔情”则是诗人对过去的情感的空念和无奈。整首词以江南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词中运用了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意象,使词意更加深刻,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鉴赏详情»
方岳(1199~1262)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词人。他的字是巨山,号是秋崖,出生在祁门(今属安徽)。在绍定五年(1232年)他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淮东安抚司的官员。在淳熙年间,他担任工部郎官,后来被任命为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之后,他被调到南康军任职。但是因为触犯了湖广总领贾似道,他被调到邵武军接受处罚。后来,他被任命为袁州的知州,但因得罪了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之后,他又被起用为抚州的知州,但由于与贾似道有旧怨,任命又被取消了。方岳最终去世的时间不详。
岭峤转和气,英簜挟新凉。
登车搅辔慷慨,风采肃台纲。
第一澄清官府,次第咨询民瘼,馀事到囷仓。
谨勿养稂莠,莠盛稻苗伤。
金芝秀,蒲涧碧,荔枝香。
此中风味不恶,暂借使星光。
毋薄炎荒瘴海,曾著广平李勉,归去□平章。
唤起昔贤梦,千载续遗芳。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