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晚景》原文赏析

  • shā
    xíng
    ·
    wǎn
    jǐng
  • [
    míng
    dài
    ]
    chén
    tíng
  • liú
    shuǐ
    cūn
    huāng
    chéng
    dào
    chá
    lǎo
    yuān
    zào
    yáng
    dǎo
    yǐng
    shè
    shū
    lín
    jiāng
    biān
    dài
    róng
    lǎo
  • fēng
    míng
    hán
    yān
    tiān
    shuaī
    cǎo
    dēng
    lóu
    wàng
    qún
    fēng
    xiǎo
    jiāng
    guī
    xìn
    wèn
    xíng
    rén
    qīng
    shān
    jìn
    chù
    xíng
    rén
    shào

原文: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相关标签:婉约写景离情羁旅踏莎行

译文及注释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chá)牙老木乌鸢(yuān)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槎牙:错杂不齐貌。鸢:俗称鹞鹰。芙蓉老:荷花凋残。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槎(chá):指木材的纹理错杂不齐的样子。
牙:指木材的纹理。
乌鸢(yuān):俗称鹞鹰,一种猛禽。
芙蓉老:指荷花凋谢残败的样子。

风暝:风寒而昏暗。
寒烟:寒冷的烟雾。
天低:天空低垂。
衰草:凋谢的草木。
群峰:众多的山峰。
归信:回信。
问行人:询问路人。
青山尽处:青山的尽头。
行人少:行人稀少。 《踏莎行·晚景》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槎牙:指牙齿不齐,排列错乱的样子。

鸢:俗称鹞鹰,一种猛禽,常见于平原和草地地区。

芙蓉老:指荷花凋谢、枯萎的状态。芙蓉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花朵大而鲜艳,但花期短暂,凋谢后花瓣会脱落。芙蓉老用来形容事物的衰败和凋零。 《踏莎行·晚景》注释详情»

评解

《晚景》是一首以写景为主题的词,其中运用了前人诗词中的成句,使得描写自然景色的流转自然而然。然而,这首词的创意并不足够突出。词中描写了登楼晚眺的情景,周围的风景尽收眼底。

然而,诗人的意图并不在于欣赏秋光,而是在询问行人的归信。诗中出人意料地写道“青山尽处行人少”,这使得诗人只能将目光投向远近的风物。整首词贯穿着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引人深思。

词中运用了前人的诗句,这体现了诗人对前人文学的尊重和借鉴。然而,词的创意并不够独特,缺乏新颖的表达方式。词人在描写景色时,没有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发。

总的来说,《晚景》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词,通过运用前人诗词中的成句,使得描写自然景色的流转自然而然。然而,词的创意不足,没有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发。整首词委婉含蓄,引人深思,但在表达方式上有待改进。 《踏莎行·晚景》评解详情»

陈霆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号水南,是明朝时期的官员和学者。他出生在浙江德清县。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后,他被任命为刑科给事中。陈霆以其正直的性格而闻名。

在正德元年(1506年),陈霆因上书弹劾张瑜而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然而,当刘瑾被诛杀后,陈霆得以复官,成为刑部主事。次年,他被任命为山西提学佥事。然而不久之后,陈霆选择辞去官职回乡,隐居并从事著述。

陈霆的著作包括《仙潭志》、《两山墨谈》、《水南稿》、《清山堂诗话》、《清山堂词话》等。这些著作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历史、文学、哲学等。陈霆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才华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他的著作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霆于1550年去世,享年约73岁。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成为明朝时期的杰出人物。

猜您喜欢

踏莎行

宋代 李之仪

还是归来,依前问渡。好风引到经行处。几声啼鸟又催耕,草长柳暗春将暮。
潦倒无成,疏慵有素。且陪野老酬天数。多情惟有面前山,不随潮水来还去。

踏莎行

宋代 张炎

柳未三眠,风才一讯。催人步屟吹笙径。可曾中酒似当时,如今却是看花病。
老愿春迟,愁嫌昼静。秋千院落寒犹剩。卷帘休问海棠开,相传燕子归来近。

踏莎行(太易生日)

宋代 朱敦儒

梅倚江娥,日舒宫线。老人星唤群仙宴。泛杯玉友暖飞浮,堆盘金橘光零乱。
听命宽心,随缘适愿。痴狂赢取身长健。醉中等看碧桃春,尊前莫问蓬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