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赏析主要围绕宋江在重阳节饮酒赏菊时的心情和思考展开。文章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述了宋江在酒宴上的愉悦心情和对兄弟情谊的向往,下片则表达了宋江作为一位领袖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在上片中,宋江描述了重阳节的喜庆氛围,他高兴地遇到了这个节日,酒宴上品尝了新酿的好酒,庄稼也即将成熟。他眺望四周,看到了美丽的景色,绿水红山、黄色芦苇和发黄的竹子。然而,他也意识到时光的流逝,头上的白发增多,他渴望能够在酒桌前长时间地与兄弟们畅谈情谊,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下片中,宋江自豪地说自己统领着一帮勇猛无敌的兄弟,他们在山林中咆哮,雄霸一方。他强调军中的纪律严明,心中怀有征讨敌人、保护人民、安定国家的愿望。然而,社会的纷乱却使人们无法辨别善恶。因此,宋江希望皇帝能下诏招安,只有这样他才能心满意足。
整篇赏析通过描写宋江在重阳节饮酒赏菊时的心情和思考,展现了他对兄弟情谊和国家安定的关注。同时,文章也暗示了后面英雄们的悲剧,预示着故事的发展。
《满江红·喜遇重阳》赏析详情»
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勇猛善战、机智聪明的英雄人物。
宋江的出生年份是1073年,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因为一次误杀而被迫离开家乡,成为了一个流亡者。在流亡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义军团体,被称为“呼保义军”。
宋江和他的义军团体在山中为民除害,保护百姓免受欺压。他们的英勇事迹传遍了乡间,人们称他们为“及时雨”,因为他们总能在百姓遇到困难时及时出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然而,宋江的义军团体最终被朝廷视为叛乱势力,被迫与朝廷军队作战。在一次战斗中,宋江被俘,并被迫投降朝廷。尽管如此,他的英勇事迹和为民除害的行为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尊敬。
在《水浒传》的结局中,朝廷决定立庙供奉宋江,因为他的事迹被认为是十分灵验的。从此以后,当地人民世世代代都会前来庙中祭拜宋江,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宋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勇猛和智慧使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英雄人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一,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艺术创作。
乘兴西来,问谁是、平生相识。算惟有、瑶台明月,照人如昔。万里清凉银世界,放教千丈冰轮出。便招邀、我辈上层楼,横孤笛。
阴晴事,人难必。欢乐处,天常惜。幸星稀河淡,云收风息。更著两贤陪胜赏,此身如与尘寰隔。笑谪仙、对影足成三,空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