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其二 夏日湖村偶咏》原文赏析

  • qiān
    qiū
    suì
    èr
    xià
    cūn
    ǒu
    yǒng
  • [
    qīng
    dài
    ]
    dǒng
    yuán
    kǎi
  • gōu
    chéng
    xīn
    zhǎng
  • suì
    jīn
    nián
    guǎng
    广
  • sān
    bàn
    xié
    chē
    wǎng
  • gāo
    xīn
    zhàn
    shuǐ
    tiān
    hàn
    feī
    làng
  • píng
    chóu
    mǎn
    chā
    yún
    qiān
    qǐng
    zhēn
    xiàn
    线
  • guò
    zēng
    weī
    shuǎng
  • huá
    chóu
    cháo
    xiǎng
  • kàn
    zhuàng
  • jiā
    cān
    suì
    báo
    jiǔ
    qián
    xiāo
    niàng
  • lín
    huí
    guò
    qiáo
    shàng

原文: 沟塍新涨。
乐岁今年广。
三五伴,携车往。
桔槔欣蘸水,天汉齐飞浪。
平畴满,插匀千顷如针线。
雨过增微爽。
泥滑愁朝饷。
看馌妇,依依状。
加餐隔岁米,薄酒前宵酿。
临欲去,低回怕过欹桥上。


相关标签:千秋岁

董元恺

董元恺,清江苏长洲人,字舜民。他于顺治十七年考中举人。然而,他后来遭受了诬陷和误解,经历了一系列坎坷的遭遇。正因为这些经历,他的词作充满了激昂和哀怨的情感。

董元恺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苍梧词》。这首词以苍梧为背景,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他通过描绘苍梧的美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岁月和逝去的爱情的思念和悲伤之情。

除了《苍梧词》,董元恺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词作。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他的词作常常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抱怨,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关于董元恺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我无法提供。

猜您喜欢

千秋岁 其一 赠王子丹麓五十初度,奉次原韵

清代 董俞

夹衣初换。
花信春逾半。
桃片织,禽声变。
山亭蜂蝶闹,津市鱼虾贱。
繄谁氏,柳阴坐挟书盈卷。
不道年华晏,夕照烟峰乱。
天可问,堪长叹。
未酬云路志,已遂名山愿。
今方信,白衣苍狗人情幻。

千秋岁 其二 题袁重其侍母弄孙

清代 曹尔堪

砚田堪饱,却比菑畬好。
滫瀡具,斑衣绕。
海中仙果熟,雪里青山老。
娱白发,麻姑麟脯安期枣。
堂上孙常抱,反哺同乌鸟。
贫亦乐,仁为宝。
弄獐休写错,怀橘应归早。
请所与,洗儿钱付西邻媪。

六国论

宋代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