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篇》原文赏析

  • 西
    shī
    piān
  • [
    sòng
    dài
    ]
    shì
    zhì
    yuán
  • cǎi
    lián
    yuè
    shàng
    jiē
    weì
    xún
    cháng
  • zhèng
    weì
    zhōng
    gōng
    zhòng
    pǐn
    fāng
    zhuàn
    meǐ
  • shì
    tīng
    yàn
    shàng
    jiàn
    luó
  • xián
    zaī
    lín
    jiā
    rén
    nián
    zhī
    xué

原文: 采莲越溪上,皆谓寻常女。
正位吴中宫,众品方传美。
视听厌歌舞,衣裳贱罗绮。
贤哉邻家人,昔年知学嚬。


相关标签:西施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直到去世。因此,后人称他为“孤山法师”。

尽管释智圆是一位佛教徒,但他对儒学颇有兴趣,喜欢写诗作文。在唐中叶至宋初的时代潮流中,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而释智圆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说。

释智圆的诗文作品以儒释相融为特点,既有佛教的禅意和悟道思想,又融入了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除了诗文创作,释智圆还致力于佛教教育和传播。他在西湖孤山建立了一座寺庙,担任主持,传授佛法。他的教诲以慈悲为核心,强调修行者应该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释智圆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诗文和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被誉为儒释合一的典范。他的教诲也为后来的佛教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成为了佛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释智圆是一位重要的宋代诗文僧,他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说,作品融合了佛教和儒家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的教诲以慈悲为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西施篇

宋代 蔡襄

越国无双艳,吴宫未始知。
谁言勾践黠,不自爱西施。

香山篇(在太湖西滨西施种香之所)

元末明初 杨维桢

放舟脂塘曲,盘游湖上雷。
雷鸣湖雨作,还作(一作还泊)香山隈。
美人斗香草,上有九畹栽。
美人在何所,搴芳招归来。
露下荆棘草,鹿上姑苏台。

西施

清代 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