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归兮赋就喜投閒,漉酒巾将换紫纶。人笑瓶无淮上米,天教眼看浙西山。一生刺袜尝翻著,万事骑驴却倒还。未敢援毫轻属和,正愁陶令满人閒。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和诗人。他被学者尊称为虞山先生,也是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钱谦益出生于1582年,常熟人。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他以一甲三名的成绩考中进士,成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他曾担任礼部侍郎的职位,但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然而,在明末时期,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当马士英和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时,钱谦益依附他们,并担任礼部尚书的职位。后来,他投降清朝,仍然担任礼部侍郎的职务。钱谦益于1664年去世。
独坐书斋便掩扉,芹宫滋味始知微。才离笔砚三冬苦,又慕家乡几日归。沁水声高秋夜紧,线山风起晓云飞。閒登峻岭观来路,叠嶂层峦映落晖。
归去来。宝门开。正见弥陀升宝座。菩萨散花称善哉。称善哉。
宝林看。百花香。水鸟树林念五会。哀婉慈声赞法王。赞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