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圆圆的月亮高挂在小红楼上。传来的箫声让我把往事回想。寒霜冷透栏杆,天空像河水一样清凉,想起扬州,那薄情的声名总是让我愁伤。灰尘蒙盖了雁羽做的衣裳,缝制它曾让你玉指多日繁忙。三十年过去犹如大梦一场,风流早成昔日往事,而今只能空对梅花叹息,眼下我已白发苍苍!
注释:
璧月:形容月的皎洁明亮如同圆形玉璧。
鹔鸘:水鸟名,雁的一种,长颈,其羽毛可制裘。
补充:
小红楼:指一座小巧精致的楼房。
箫声:指吹奏箫的声音。
寒霜:指寒冷的霜冻。
栏杆:楼房的栏杆。
扬州: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声名:指名声,声誉。
灰尘:指尘土,尘埃。
雁羽:指雁的羽毛。
衣裳:指衣服。
三十年过去犹如大梦一场: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如同一场长梦。
风流:指风流倜傥,指男子的风度和风采。
空对梅花叹息:形容无法实现心愿,只能空悲叹。
白发苍苍:形容头发已经全白。
《南乡子·璧月小红楼》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词人的一生和他晚年的心理状态。这位词人在江湖中度过了大半生,以他疏放旷达的性格而闻名。然而,当他回首往事时,他对自己的一生没有任何遗憾,唯独对妻子亲手缝制的御寒大衣产生了“空为梅花”的恨意。这种恨意使他对自己的“薄幸声名”感到深深的自责、自愧和自悔。因此,这首词就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创作的。 《南乡子·璧月小红楼》创作背景详情»
的才子之作”。整首词以回忆和思念为主题,通过对环境、地点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愧疚之情。词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懊悔。全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南乡子·璧月小红楼》鉴赏详情»
孙惟信(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号花翁,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是开封(今属河南)人。他以祖荫调监,但并不乐意离开这个职位。他最初结婚于婺州,后来离开婺州出游。他在苏州和杭州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生活简朴,一榻外没有太多的财物,只注重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他的名声在江浙一带很重,当地的官员听说他到来,都会倒屣迎接他。他身材高大,穿着宽松的缦袍,气质悠闲,给人一种侠客或异人的感觉。他经常倚着声音吟唱曲调,吹奏横笛;有时挥动袖子起舞,歌唱悲壮的歌曲。他在江湖上度过了晚年。淳祐三年,他在钱塘客死,享年六十五岁。他有一卷名为《花翁词》的作品,但已经失传。赵万里在《校辑宋金元人词》中有对他的作品进行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