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他乡漂泊多年,我的心已经被痛苦折磨得憔悴不堪。与故人相逢时,我们的感情依然深厚。刚刚重逢又要马上分离,这种匆忙让人难以忍受,怎么能唱出那凄切的《阳关》曲!我本来就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现在还要送别另一个漂泊之人。痛苦无边无际,秋蝉悲鸣,回首远望,暮色一片苍茫。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词调最早见于南唐冯延已的《阳春集》,又名十八香、沙头雨、南浦月、寻瑶草、万年春、点樱桃。此曲上下片的句式为四七四五和四五三四五,人声韵,上下片首句均不押韵。
管倅(cuì):其人不详,根据词中的推测,应该是作者的好友。倅是对州郡副贰之官的称呼。
憔悴:指作者现在困苦的样子。
天涯:此处指他乡。
无据:即无端、无边无际之意。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创作情境。具体创作年份不详,词题中的“管倅”是一位姓管的通判,关于他的生平信息也不详。然而,从词中所叙述的情况可以推断出,管倅与词人是老朋友。在词人客居他乡时,与管倅分别时格外感到凄怆,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着词中描写的故友重逢与别离展开。首先,词中提到了两位故友在相逢时已经憔悴不堪,形貌不再年轻,但他们的友谊却没有因岁月流逝而淡漠。这种珍重的友情通过白描式的叙述表达出来,让人能够深切感受到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和对纯真友谊的珍重。
然而,词中也出现了一个急转,好友重逢却不能畅叙离情。为了生计,他们匆匆相聚,又匆匆分别,这种情况让人无法不感到伤怀和悲切。在唱到动情处时,却无法再唱下去,这是真情的流露。
接下来,词中描述了两位故友在他乡相逢,都是人生旅途上的匆匆过客。他们的离别之深和愁怨之情很难用言语尽情表达,只有在依依惜别、频频回首相望中,才能更深切地体味到离愁。通过写景结句,点出时令,渲染离别的环境气氛,表达出愁情自见的效果。
整篇词的风格婉约、言辞朴实、情感真挚。虽然没有具体描写匆匆相逢又别离的全过程,但通过突出即将分手之时的愁情,词中表达出了凄恻动人的情感,可谓送别词中的佳作。与唐代诗人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相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客中相见又分手的情形。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赏析详情»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他擅长写词,曾经创作过西湖谒金门词,其中有“波底夕阳红湿”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高宗听到后赞叹道:“我家的人也能写出这样的词!”在乾道和淳熙时期(公元1174年前后),他担任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的职务,最终成为左司郎官。赵彦端的词作风格婉约纤秾,他的词作被收录在《介庵词》四卷和《介庵集》十卷中,并且在《宋史艺文志》中被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