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原文赏析

  • nóng
    jiā
  • [
    táng
    dài
    ]
    yán
    rén
  • bàn
    ér
    chèn
    xiǎo
    gēng
    leí
    niú
    jiàn
    jiān
    xíng
  • shí
    rén
    shí
    nóng
    jiā
    jiāng
    weì
    tián
    zhōng
    shēng

原文: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相关标签:同情农民生活讽刺劳动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半夜里就叫醒孩子们,趁着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没有力气,正拉着犁在田地里艰难地走着。一般人不了解种田人的辛苦,以为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地长出来的。

注释:时人:当时的人。将谓:就以为。 《农家》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针对一首诗进行分析,该诗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苦,并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与李绅的《悯农》诗相比,后两句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情感更加强烈,具有相当的批判力度。这首诗过去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了解农民辛苦劳作、不懂得生活艰难、只顾享乐的人们。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的艰辛。诗中的“时人”指的是那些不了解农民辛苦的人们,他们只顾自己的享乐,对农民的辛苦毫不关心。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的批评。

与李绅的《悯农》诗相比,这首诗的感情更加强烈,批判力度更大。诗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而后两句则更加强调了这种辛苦。这种批判力度使得这首诗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了解农民辛苦劳作、只顾享乐的人们。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的批评。与李绅的《悯农》诗相比,这首诗的感情更加强烈,批判力度更大,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了解农民辛苦劳作、只顾享乐的人们。 《农家》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颜仁郁的照片
颜仁郁

颜仁郁是福建德化三班泗滨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间。他的祖籍是河南温县。祖父颜景茂是兵曹参军,后来入闽任福州侯官县令。父亲颜芳随父亲入闽,最终来到永福县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颜芳受聘于金员外为家塾教师,后来喜欢上了当地的山水环境,决定在此定居。颜仁郁是颜芳的第七个孩子。关于颜仁郁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文中没有提及。

猜您喜欢

劳歌

宋代 张耒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秋日田家杂咏

清代 黄燮清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打麦

宋代 张舜民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
转到天心麦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颜仁郁 的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