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西湖春暮》原文赏析

  • ruǎn
    láng
    guī
    ·
    西
    chūn
  • [
    sòng
    dài
    ]
    yán
  • qīng
    míng
    hán
    shí
    duō
    shí
    xiāng
    hóng
    jiàn
    jiàn
    fān
    téng
    zhuāng
    shù
    nào
    liú
    chūn
    chūn
    zěn
    zhī
  • huā
    tuì
    zhān
    líng
    cùn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jiào
    chuán
    ér
    rén
    guī
    chūn
    guī

原文: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相关标签:春游西湖惜春阮郎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注释:
不多时:过了不多久。
番腾,即“翻腾”。此处指翻腾衣柜,寻找春衣。
苏堤:亦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
花褪雨:花朵被雨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
絮沾泥: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
凌波句:凌波指水仙。这里指女子步履。
寸:寸步。 《阮郎归·西湖春暮》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描述了南宋都城杭州市民在暮春时节游览西湖的情景。在清明和寒食节过后,百花渐渐凋谢,为了挽留春光,人们纷纷离开城市来到苏堤上尽情游赏。然而,春天的神明似乎不明白人们的用意,最终随着游人的船只默默无言地离去。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和伤感之情,构思新颖,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蕙风词话》中称赞其中的“番腾妆束闹苏堤”一句,形容得十分生动。这句话用“闹”字来形容“妆束”,形象地描绘了花花绿绿、眼花缭乱的景象。这里的“闹”字是将事物无声的姿态形容成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上获得了听觉的感受,使人感觉仿佛亲临其境,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阮郎归·西湖春暮》简析详情»

马子严

马子严,生卒年不详,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字庄父,自号古洲居士,出生于建安(今福建建瓯)。在淳熙二年(1175)中进士,后历任铅山尉,以恤民勤政而闻名。马子严擅长文词,他所刻的寺碑隐然带有排邪之意,为仓铭则蔼然有爱民之心(《嘉靖铅山县志》卷九)。他还擅长诗词,曾与赵蕃等人进行唱和,被《诗人玉屑》引《玉林诗话》称赞,《乌林行》被认为辞意精深,不亚于张籍、王建的乐府诗。他曾到过岳阳,并撰写了《岳阳志》两卷,但这部著作已经失传(刘毓盘《古洲词辑本跋》)。除此之外,关于马子严的其他事迹已无从考证。根据他的作品《金陵怀古》、《咏琼花》等,可以知道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近代学者赵万里辑有收录了马子严的《古洲词》二十九首。《全宋词》第三册收录了他的词作,《全宋诗》卷二六五O收录了他的五首诗。

猜您喜欢

郊行即事

宋代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春游值雨

唐代 张旭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

春游吟

唐代 李华

初春遍芳甸,千里蔼盈瞩。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绿。
所思杳何处,宛在吴江曲。
可怜不得共芳菲,日暮归来泪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