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一生漂泊江湖,难得遇到知音,只能将心思倾注在词曲之上。人生不满百年,还差些什么呢?我潦倒一生,只落得两鬓如霜。故人已逝,就像跨鹤远游一样。我多么希望能像季札那样,在徐君的坟前挂上剑,像王子猷那样重弹亡弟所爱之琴。哀思无尽,只能带着琴和酒,追寻往日的深情。
注释:凌波仙:曲牌名,常用于悼词。乔梦符:名吉,元曲作家,一生贫困,寄情于诗酒。
宫商:中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宫商即指音乐歌曲。
还急争甚:争,差之意。还差什么。
欲挂坟剑:根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知道好友徐君喜欢他的宝剑,但是当他准备把宝剑送给徐君时,却发现徐君已经去世了,于是他“解下宝剑,系在徐君的坟墓树上,然后离去”。
重听膝上琴:根据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记载,王献之死后,他的哥哥王徽前去凭吊,他径直坐到灵床上,取出王献之喜爱的琴来弹奏,但是琴弦不和谐,想到人和琴都已离世,再也找不到了,不禁更加悲痛。
漫:聊且之意。
《凌波仙·吊乔梦符》译文及注释详情»
《录鬼簿》是由钟嗣成撰写的一部作品,其中记载了他对已故同辈曲家的传记,并为每位曲家写下了首吊词,对其人和其曲进行评价和追悼。其中,《吊乔梦符》是其中的一首悼词,它是为了纪念乔梦符,即乔吉而写的。
乔梦符是钟嗣成非常敬重的一位曲家,他被钟氏列入了“方今已亡名公才人”的行列。钟嗣成为了表达对乔梦符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创作了这首悼词。
这首悼词《吊乔梦符》通过文字表达了钟嗣成对乔梦符的赞美和追思。他在悼词中回顾了乔梦符的一生和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钟嗣成对乔梦符的才华和贡献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将他视为已故的名公才人。
这首悼词不仅仅是对乔梦符个人的追思,也是对整个曲家界的致敬。钟嗣成通过这首悼词,向乔梦符所代表的曲家们致以敬意,并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乔梦符的音乐作品。
《录鬼簿》作为钟嗣成的创作之一,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记录了他对已故曲家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的作品。通过这部作品,钟嗣成希望能够让人们记住这些已故的名公才人,并继续传承他们的音乐成就。
总之,《吊乔梦符》是钟嗣成在《录鬼簿》中为乔梦符所写的一首悼词,它是对乔梦符及其他已故曲家的敬意和怀念的表达。通过这首悼词,钟嗣成希望能够让人们了解和欣赏乔梦符的音乐作品,并继续传承曲家们的音乐成就。
《凌波仙·吊乔梦符》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乔梦符的生平和他与钟嗣成之间的友谊进行了描述和解读。
首先,文章提到乔梦符一生漂泊不遇、落魄江湖,知音甚少。然而,这种“知音少”也使他得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将才华用在杂剧和散曲的撰写方面。这表明乔梦符虽然在社会上不被重视,但他在艺术创作方面却有着卓越的才华。
其次,文章提到人生短短百年光景,功名利禄皆为虚幻,不值得去争。乔梦符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和对红尘世事的看透。他选择退居乡野,寄情山水,忘却功名利禄,这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
然后,文章提到乔梦符已经离世,但作者仍然希望能重新听到他的琴声,借此安慰自己的痛苦情思。这表现了作者对乔梦符的深厚情谊。
最后,文章提到作者仍然带着乔梦符生前弹奏过的琴和最喜欢的酒,去寻找旧日的好友。这既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不舍,又暗示了作者也将走上乔曾经所走的道路。
整篇赏析通过对乔梦符的生平和他与钟嗣成之间的友谊的描述,表达了对乔梦符的同情和敬仰,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凌波仙·吊乔梦符》赏析详情»
钟嗣成(约1279——约1360)是元代的一位文学家和散曲家。他字继先,号丑斋,出生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定居杭州。
钟嗣成曾多次参加文学考试,但都没有中选。在顺帝时期,他编写了《录鬼簿》这本二卷书,其中包括了他自己的序言,以及对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的传记和作品目录。
他创作的杂剧有《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等七种,但这些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
而他的散曲作品至今还有五十九首小令和一套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