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过去,秦淮河两岸装饰着画船和窗户,窗户上的破纸在风中发出沙沙声,朽门外传来潮水拍打空城的声音,这风声和潮声衬托出人声的寂寞,一片凄凉冷落。
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端阳:南方重大的节日,这里指经过战乱,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刚绽放的黄花上有几只蝴蝶在飞,刚落下的红叶如此美丽,却没有人来欣赏了。
“白鸟”句: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注释:
秦淮:今南京秦淮河,作品中借杜牧《泊秦淮》之意,来表现国家风雨飘摇的情况下,众生还在歌舞升平。
端阳:南方重大的节日,这里指经过战乱,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白鸟”句:形容秦淮河畔的景色,充满了自由和生机。
《折桂令·问秦淮》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文章是对苏昆生的《秦淮河畔重游》进行简析。文章首先描述了秦淮河的残败景象,通过描写破纸迎风和潮水拍打空城的声音,突出了人声寂寥、一片萧条冷落的氛围。接着,作者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人物和节日情况,强调了今日秦淮河的空寂。过去,秦淮河繁华喧闹,有游人如织、舞榭歌台、彩楫画肪等景象,而现在却没有了昔日的遗风余韵。即使是节日,也没有热烈欢悦的氛围,人们没有兴致,处于委顿的状态。作者通过描写人们的心理状态,深刻表达了人民的亡国哀痛之情。接着,作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繁茂和秦淮社会的萧条没落,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折桂令·问秦淮》简析详情»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他出生于山东曲阜,是孔子的六十三代孙。作为清初的诗人和戏曲作家,孔尚任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
孔尚任从小就对礼、乐、兵、农等学问非常感兴趣,并且还专门研究了乐律。这使得他在后来的戏曲创作中具备了音乐知识基础。他的作品被人们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相提并论,被称为“南洪北孔”。
然而,关于孔尚任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目前的资料并没有提供明确的信息。
过多景楼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咏蟠梅
梨雪旋绕东风,谁屈冰梢,怪压苍松?绿萼含香,枯根层结,春信重封。清味远嫌蝶妒蜂,老枝寒舞凤蟠龙。夜月朦胧,疏蕊纵横;瘦影交加,碎玉玲珑。
二色鞋儿
轻摇环佩丁东,半露新荷,半掩芙蓉。花柳些些,霞绡点点,锦翠弓弓。绿绫扇轻拈落红,茜萝尖微印苔踪。心恨难通,裙底鸳鸯,出落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