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黄昏时登楼而望,只见杏花在微寒中开放,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双燕子归来,两行大雁北飞,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
华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风中,默默无语,闲愁万种。也应像往日一样,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
注释:
阑干:即栏杆。
画角:有彩绘的号角。
绮窗:雕镂花纹的窗子。
“盈盈”二句:谓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如春山之秀。澹澹,水波动貌。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黄昏时登楼而望,只见杏花在微寒中开放,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双燕子归来,两行大雁北飞,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
华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风中,默默无语,闲愁万种。也应像往日一样,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
注释:
阑干(lángān):即栏杆。
画角(huàjiǎo):有彩绘的号角。
绮窗(qǐchuāng):雕镂花纹的窗子。
“盈盈”二句:谓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如春山之秀。澹澹(dàndàn),水波动貌。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段内容提到了南宋时期胡仔所著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一中记载了一首词,词的作者是阮阅。据记载,阮阅曾经担任过钱唐幕官一职,后来辞去官职,创作了这首词并寄给了胡仔。胡仔和阮阅的时代相近,但胡仔稍晚一些,他的《丛话》是在《诗总》(后改称《诗话总龟》)问世后继续创作的。在《前集》的序言中,胡仔明确表示阮阅创作这首词的情节是可信的。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创作背景详情»
喻美人秀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凸显了词人对思妇的怀念之情。整篇赏析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态的烘托,展现了思妇在早春时节的孤独凄凉和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凸显了词人对思妇的怀念之情。整篇赏析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态的烘托,展现了思妇在早春时节的孤独凄凉和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情。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赏析详情»
阮阅(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字闳休,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他在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中进士(榜名美成),曾担任钱塘幕官,并在户部郎官的职位上负责巢县的事务。后来,他被任命为郴州知州,任职期间是在宋徽宗宣和中。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他被任命为中奉大夫并担任袁州知州。退休后,他定居宜春。刚开始定居时,他面临许多诉讼案件,于是他大书“依本分”三字,并将其印在四座城墙上。这一举动使得郡民们都遵守法律,不再有过多的诉讼案件,甚至有人称赞他的行为为“无讼堂”。然而,关于阮阅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仍然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