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来不惮蛮天路。
笑风流、解作琼州香估。
多食女槟榔,蚤已消蚕蛊。
废著随人殊不富。
问几时、挥金如土。
迟暮。
恨多日佯狂,功名难取。
筋力枉负熊罴。
悔英雄未结,淮阴无伍。
且向钓鱼台,更一竿烟雨。
天饿王孙应有意,教识得、城东仙妪。
君去。
看年少屠中,有谁欺汝。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红杏尚书句。
宋玉今朝风赋。
萤火柳绵词,斗阳阿激楚(牧仲咏萤咏絮二词尤为绝调)。
五色蛮笺螺子墨,渲染彀、微云疏雨。
凄苦。
满歌坊粉壁,舞巾纨素。
一曲减字偷声,听小屏风后,玉箫潜度。
低啭隔林莺,碎一庭花露。
鹍鸡又砉关山调,似万马、凭秋而怒。
相诉。
我中年以后,冰弦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