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雪压天低,云随山断,咫尺长城无影。
新魂哭月,古雪凝冰,沙际至今微冷。
卷叶呜呜,未秋吹起霜风,凋翎频整。
望白登台畔,国殇何在,在人头岭。
忆子卿、壮岁辞乡,暮年归国,汉气千秋犹劲。
请羝易语,白雁难通,天使烈臣长命。
手执刀环,泪和酥乳淋漓,临分莫赠。
叹多情,依恋河梁,还馀好咏。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微雨冥濛,晓云轻剪,香烬烛残人起。
城中角静,郭外山围,驰道送人如矢。
谁海上来,依约羁鸿,翩然将止。
奈几回翘首,鬓余香雾,影虚澄水。
凭料得、月露深宵,灯床密坐,细语脱空原委。
鸾思香霭,燕偶参差,消息尚难空倚。
今日未来,却惹吾归,为君题记。
计别来无恙,染词流习气。
泪落新亭,辙环天下,长物一生无有。
归依记室,出指仙槎,得此笑称鸡口。
南国海隔山遮,聊憩风尘,借栖岩薮。
料关心赤县,沦胥饥溺,盼谁援手。
闻说是谨慎文书,艰难尊俎,旧地折冲还又。
三山纵远,一苇能通,定有几封笺奏。
犹记年时唱酬,鲸海春光,渔洋秋柳。
问鸡林贾客,更索香山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