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水歌》原文赏析

  • zhōng
    zhī
    shuǐ
  • [
    nán
    beǐ
    cháo
    ]
    xiāo
    yǎn
  • zhōng
    zhī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luò
    yáng
    ér
    míng
    chóu
  • chóu
    shí
    sān
    néng
    zhī
    shí
    cǎi
    sāng
    nán
    tóu
  • shí
    jià
    weí
    jiā
    shí
    liù
    shēng
    ér
    ā
    hóu
  • jiā
    lán
    shì
    guì
    weí
    liáng
    zhōng
    yǒu
    jīn
    xiāng
  • tóu
    shàng
    jīn
    chaī
    shí
    èr
    xíng
    xià
    wén
    zhāng
  • shān
    guà
    jìng
    làn
    shēng
    guāng
    píng
    tóu
    qíng
    xiāng
  • rén
    shēng
    guì
    suǒ
    wàng
    hèn
    jià
    dōng
    jiā
    wáng

原文: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相关标签:怨情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黄河的水向东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
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
十四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
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
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四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
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
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

注释:河:指黄河。洛阳距黄河很近,故以此起兴,引出下句。
绮(qǐ):有花纹的丝织品。南陌头:南边小路旁。
卢郎妇:一作“卢家妇”。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据《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改。
兰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犹“兰闺”、“香闺”。
桂作梁:形容居室华贵芳香。桂:桂树,极芳香。梁:屋梁。
郁金、苏合:两种名贵的香料。郁金:出自古大秦国(古罗马帝国);苏合:出自古大食国(古波斯帝国)。
丝履(lǚ):绣花丝鞋,是古时富有的标志。
五文章:五色花纹。一说,五,古作“夏”,有纵横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纵一横交错。
挂镜:古代镜子常挂于壁上,故称“挂镜”。
平头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 擎(qíng):一作“提”。
履箱:不详何物,一说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望:怨,怨恨。东家王:指东邻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仪、元稹、李商隐、韩俚诸人诗文都指实“东家王”为王昌。 《河中之水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河中之水歌》是一首由梁武帝萧衍创作的乐府诗。在这首诗中,梁武帝综合了《孔雀东南飞》、《相逢行》和《长安有狭斜行》等乐府诗的手法,以表达对洛阳佳丽的赞美和思考。

诗中的主题围绕着“莫愁”二字展开,通过描绘洛阳佳丽的豪华和富贵,表达了梁武帝对人生富贵的思考和追求。诗中的洛阳佳丽被描绘得美丽动人,她的容貌、仪态和才华都令人倾倒。她身着华丽的衣裳,佩戴着珠宝,行走在洛阳的街头巷尾,引来无数人的注目和赞叹。她的富贵和地位让人们羡慕不已,她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自信和魅力。

梁武帝通过描绘洛阳佳丽的豪华和富贵,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富贵的向往和追求。他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富贵并非唯一的追求,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他希望人们能够摆脱烦恼和忧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整首诗以悠扬的节奏和优美的词句展现了洛阳佳丽的风采和梁武帝对人生富贵的思考。通过描绘洛阳佳丽的豪华和富贵,梁武帝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内心平静和快乐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梁武帝的才华和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富贵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中之水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河中之水歌》是一首叙事古诗,通过塑造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展现了她的生活经历和超俗性格。关于莫愁的身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她是石城莫愁,《旧唐书·音乐志二》中记载:“《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另一种说法认为她是洛阳莫愁,为卢家妇。无论是哪种说法,这首乐府诗都是在歌颂莫愁的形象和品质。

诗歌开头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莫愁的生活经历,与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刘兰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刘氏更具民间女子的气质。其中,“采桑南陌头”这一句化用了古辞《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含蓄地描写了莫愁的俏丽和勤劳。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莫愁不贪恋富贵的超俗性格。

整首诗的格调明快,文辞富艳,含蓄有致。同时,诗中的压韵规律和对偶工整,明显带有文饰的痕迹。

全诗共有十四句,其中连用的十二句描写了莫愁生活环境的无比优裕,让人感叹人生富贵,令人艳羡不已。然而,就在读者可能产生错觉误解之时,诗笔突然急转,一句“恨不嫁与东家王”点明了诗的主题。整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首句以河水东流起兴引出洛阳女儿,十分有趣。语言通俗明快、流畅自然,更加突显了民歌的特色。 《河中之水歌》赏析详情»

南北朝诗人萧衍的照片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出生于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他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出身于兰陵萧氏世家,是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担任过丹阳尹知事,母亲是张尚柔。

萧衍原本是南齐的官员,在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南朝的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在位期间取得了许多政绩。

然而,在位晚年,梁朝爆发了“侯景之乱”。侯景是梁朝的将领,他背叛了梁朝,攻陷了都城。萧衍被侯景囚禁在台城,最终在囚禁期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他被葬于修陵,谥号为武帝,庙号为高祖。

猜您喜欢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南北朝 佚名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上山采蘼芜

两汉 佚名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思帝乡·如何

五代 孙光宪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堂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