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此会君能说。
是死生、西山孤竹,南阳诸葛。
一卷农书题野老,恨未髯霜鬓雪。
叹末路、千钧一发。
破碎山河闲甲子,能几番、收泣谈风月。
送君去,秋萧瑟。
悲欢付与河梁别。
极苍茫、风掀海立,云低宙合。
孤楫江心愁士雅,难肉中原白骨。
姑勿许、虞弦响绝。
五季沙陀存正朔,怅销沉、莫数铮铮铁。
且袖手,看天裂。
魏元戴(1867-1929)是中国南昌县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他在光绪二十九年考取进士,并获得考功郎的称号。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信息,以下是对魏元戴生平的补充:
魏元戴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官场上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为国家和地方政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光绪二十九年考中进士后,魏元戴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晋升为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期间,积极参与国家政务,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魏元戴还曾在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参与了戊戌变法运动,支持改革派的主张,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清朝政府的动荡,戊戌变法最终失败,魏元戴也被迫离开政坛。
在离开政坛后,魏元戴转向从事教育事业。他在南昌等地创办了多所学校,致力于培养人才和推动教育改革。他的教育理念注重实用主义和现代化,对当时中国的教育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魏元戴在1929年去世,享年62岁。他的离世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但他的贡献和影响仍然被后人所铭记。
垂柳才堪织。
早客里、轻尘庭户,暗抛寒食。
试去凭高抬望眼,芳草远连天碧。
正旅思、黯然难释。
消息而今凭谁问,赖年时、候雁曾相识。
吴楚地,东南坼。
凄凉怕听临风笛。
似湘灵一曲,暮猿啼急。
惆怅儿时游钓处,满地干戈狼藉。
负多少、故国春色。
杜宇催归声声苦,奈蹉跎、归计终虚掷。
且呼酒,醉吟席。
皓鹤凌沧海。
渺予怀、风波无际,羽毛无改。
宜似幽人栖尘外,俯视峥嵘嵩岱。
正杖履、萧然何碍。
燕笑莺啼纷过眼,问春韶、几日能相贷。
鹰且鸷,复安在。
归飞我亦甘闲废。
太匆匆、髯都缕雪,酒还浇块。
却遣鸥盟重携手,聚散江湖卅载。
倘白发、澄清可待。
好为君歌难老句,又奈何、牵杂新亭慨。
君莫笑,故狂态。
院落春时节。
怪无端、书巢旋定。
羽巢旋夺。
终是多情呢喃燕,那诉香泥摧裂。
但主客、丁宁将别。
十载高栖双凤稳,蓦风风、雨雨还危绝。
成毁事,付天决。
层愁叠怨都休说。
莽江南、乌衣晚照,六朝消歇。
拍手楼台重金粉,一夕雷奔电掣。
更万柳、西湖水咽。
仓卒无依人间恨,待结邻、相守归来日。
新尔垒,允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