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恨炎天,梅花少雪,凝脂未肥白。
玉寒珠热,似倒挂南枝,幺凤无力。
古人欲寄春消息。
踯躅那忍摘。
怕蛱蝶、食残黄蕊,团香归粉翼。
仙姿亦复苦愁侵,怜他消受甚,神伤姑射。
膏沐少。
天然好、免污颜色。
飞琼女、月中不辨,缟衣冷、相要同片石。
唤翠羽、啾嘈歌罢,天明愁寂寂。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拥缃裘、宵衣炫缟⑴,寒光散馀晕。
暗惊蓬鬓,杂佩响瑶阶,魂返谁认。
漏深渐感东风紧,亭亭莲步稳。
爱小立、碧窗幽茜,从教春讯准。
何人肖得此娉婷,调铅处、省识王孙遗恨(赵孟坚以写水仙负重名。)。
相伴久,芳根共、漱泉清韵。
湘娥怨、素弦自写,还凝想、月波来浸鬒。
待记取、琅玕高馆(玉清有琅玕馆印。),飘飘仙袂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