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云霞坠落西山,飞帆的帆船轻拂着明净的湖面。
是谁开的这扇窗呢?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
天上的明月发出淡淡的白光,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划破这孤寂的意境。
时而邀来志趣高尚的竹林之友,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
一叶扁舟返回北城时,只隐隐听到钟磬之声远远传来。
注释:
豁然阁:在今江苏吴江,濒临太湖。
飞帆:飞驶的帆船。
天镜:指明净的湖面。
寒蟾(chán):冷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孤迥(jiǒng):孤寂意。
竹林:指竹林七贤。
剡(shàn)溪:即曹娥江上游,在浙江嵊县南。
扁(piān)舟:小舟。
《豁然阁》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程俱的早年经历和他创作《豁然阁》的动机。根据《宋史·程俱传》的记载,程俱曾在苏州吴江担任主簿,后来又监管舒州太湖茶场。主簿一职工作繁忙,案牍如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幸运的是,他所在的地方有太湖这样美丽的景色,可以让他尽情地游玩和放松。因此,当程俱乘船在湖上游玩时,他会感受到鸟儿从笼中飞出、鱼儿跃出水面的愉悦心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豁然阁》。 《豁然阁》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评价。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闲暇时黄昏泛舟游太湖的所见所感以及乘舟返城的过程。整首诗高雅淡远,表现出作者游玩时的闲适以及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将读者引入奇美的境界。诗人在黄昏时分出游,飞帆驶入澄静的太湖,绚丽多姿的晚霞在西山上空飘浮,清风徐吹,帆船轻轻划破水平如镜的湖面。这景象让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接下来的四句写诗人登上了豁然阁,凭窗远眺。阁窗直对湖面,湖光映照得十分明亮。诗人赞叹这窗开得巧,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当幽暗的夜幕降临时,湖景倍加奇丽,明月的光芒映照在水面上,朦胧而又神秘。突然一阵风带来了一阵雨,破坏了平静,将湖月撕得粉碎,仿佛沉入了湖底。这四句描写了诗人在豁然阁的观景体验,通过窗户看到了湖面的美景,以及夜晚的变幻,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这两句概述了诗人的志趣。他时而邀请朋友聚会,这些朋友志趣高尚,如同晋代的竹林七贤;他又时而出访知交,如同王子猷雪夜访戴,全凭兴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交友和追求兴趣的态度,展现了他的豁达和开放的心态。
最后两句写诗人乘舟返城。诗人乘着轻快的小船返回北城,途中隐约听见清脆悠扬的钟磬声发自附近的庙宇。诗人隐隐流露了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离开豁然阁的情景,通过听到庙宇的钟磬声,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感伤和留恋。
整首诗的文笔轻淡,诗思摇漾。前两句以“堕”和“拂”描绘了高阁和湖水的壮丽景色。接下来的两句以“一窗明”和“千顷静”形成了视觉和听觉的通感效果。最后两句以一叶扁舟和“飞帆拂天镜”将动感引入了幽深而空灵的静境。整首诗明显受到了中唐诗人韦应物“高雅闲淡”的山水诗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作者游玩时的闲适和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豁然阁》赏析详情»
程俱(1078—1144)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和诗人。他的字是致道,号称北山,出生在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他得到了外祖父邓润甫的恩荫,因此得以进入官场。宣和三年,他被赐予上舍出身的资格。他历任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等职位。
程俱的诗作以五言古诗为主,风格清劲古淡。他的代表作品有《北山小集》。除了诗歌创作,程俱还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他在各个职位上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能力。
关于程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文中并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