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荔蕊初含,棉花欲吐,春光渐与膏沐。
乳莺催意香泾,旅雁引辞槛曲。
兰桡荡漾,羡归客,鸳鸯相逐。
漫计程,想到明湖,尚未藕肥菱熟。
知佩又、大红媚蝠。
么凤子、再看羽绿。
早从奔月灵娥,乞得兔儿在腹。
罗孚曾至,怎忘得、芝甘如肉。
待宦成,散带重游,肯作洞天梅福。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月炼魂幽,霜欺骨傲,孤标如许清尚。
虬枝积雪销融,蝶瓣随风荡飏。
回旋舞处,正仿佛、飞琼相像。
况春风、开落年年,空色本来幻相。
落梅曲,江城尔唱。
飞絮恨,溷茵我怅。
盟心石上三生,落魄山中一样。
知心尔我,管尘外,孤芳谁赏。
念来年、乞得春先,开向百花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