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春天你在哪里?我寻你已过野桥西。淡淡的红花如梦虚幻妄招粉蝶,苍翠绿树结着幽怨骗来黄鹂。那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莫再提起。如意人儿你在哪里?恍忽瞥见又似是而非。拜月求福的祈祷毫无效验,惜花飘零的泪水已无几滴。凝望远山残阳越来越低。
注释:望江南:词牌名。《望江南》有单调、双调不同诸格体,把单调《望江南》扩大一倍,就成了双调望江南。其上下片字数、句数、押韵仍同单调。
幽恨: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
是还非:似是而非。
拜月:古代妇女祈祷幸福的一种方式。
无泪:泪流完了,所以无泪。
《望江南·春不见》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根据公元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的一段真实故事而写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段玉函,他号怀芳子,是一位痴情的文人。故事发生在夏天的四月,当时段玉函正在绡山的耦耕堂避暑。有一天,他的朋友段玉函来到耦耕堂,两人一起欣赏晚山的美景。与此同时,双卿正在户外执畚,准备种植瓜瓠。他们的眉目轻扬,意味着他们心情愉快,享受着凉爽的夏日。
第二天,段玉函得到了一首词,是以芍药叶粉书写的《浣溪沙》。他又用玉簪叶粉书写了一首词《望江南》。这些词是用来嘲笑怀芳子的,因为他不能珍惜自己妻子的真情。怀芳子常常出游数月不归,而他的妻子则整天闭门不出,很少听到她的笑声。
段玉函比双卿大二十多岁,他们之间有着互相赠答诗词的传统。这首词应该是为了讽刺怀芳子不能珍惜妻子的真情而写的。整个故事背景描绘了一个夏天的田园景象,以及怀芳子和双卿之间的对比,突出了怀芳子的不负责任和妻子的忍耐。
《望江南·春不见》创作背景详情»
待,都是空想,都是幻灭。“拜月有香空惹袖”,她拜月焚香,但是没有人来与她共享这美好的时刻。“惜花无泪可沾衣”,她对花儿的美丽心生惜惜之情,但是没有眼泪可以洒在花上。她的追求和期待都落空了,所以是“幻灭莫重提”。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写花、蝶、鸟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人生的憧憬和幻灭。词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动人,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读者在阅读时,不禁会被词中的幽怨凄情所打动,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失落。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写花、蝶、鸟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人生的憧憬和幻灭。词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动人,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读者在阅读时,不禁会被词中的幽怨凄情所打动,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望江南·春不见》赏析详情»
贺双卿(1715~1735年)是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的人物,出生于江苏金坛薛埠丹阳里。她的初名是卿卿,又被称为庄青,字秋碧,因为她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儿,所以被取名为双卿。
从小起,双卿就展现出聪明才智,她的天资非常聪颖,灵慧超人。在她七岁的时候,她就开始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听先生讲课。十几岁的时候,她已经能够做出一手精巧的女红作品。
当双卿长到二八岁的时候,她的容貌秀美绝伦,被人们形容为“惊为神女”。她不仅外貌出众,而且才华横溢。双卿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天赋、最具才华的女词人之一,后人尊她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然而,贺双卿的生平并不长久。据记载,她在二十岁左右就去世了,享年不到二十岁。尽管她的生命如此短暂,但她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展现了她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贺双卿的词作在后世影响深远,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