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虎丘(hǔ qiū)- 虎丘是苏州的一个名胜古迹,位于苏州市西北郊,距离市区约七八里路。
山峰(shān fēng)- 高耸入云的山峰。
幽深(yōu shēn)- 深邃幽静。
峡谷(xiá gǔ)- 山间的深谷。
奏着(zòu zhe)- 演奏着。
音乐的游船(yīn yuè de yóu chuán)- 演奏音乐的游船。
中秋(zhōng qiū)- 农历八月十五,也称为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繁盛(fán shèng)- 繁荣兴旺。
热闹(rè nào)- 繁忙热闹。
闭户(bì hù)- 关闭家门。
士大夫(shì dà fū)- 古代的士人和大夫。
乡绅(xiāng shēn)- 乡村的绅士。
涂脂抹粉(tú zhī mǒ fěn)- 涂抹化妆品。
鲜衣美服(xiān yī měi fú)- 美丽的衣服。
席毡(xí zhān)- 铺在地上的毡子。
酒肴(jiǔ yáo)- 酒和食物。
千人石(qiān rén shí)- 虎丘山上的一块巨石。
山门(shān mén)- 山的入口。
檀板(tán bǎn)- 一种乐器。
樽罍(zūn léi)- 酒器。
远远望去(yuǎn yuǎn wàng qù)- 从远处看。
成群的大雁(chéng qún de dà yàn)- 飞行在一起的大雁。
栖落(qī luò)- 栖息停留。
彩霞(cǎi xiá)- 彩色的霞光。
具体描绘(jù tǐ miáo huì)- 具体描述。
安设(ān shè)- 安排设置。
成百上千(chéng bǎi shàng qiān)- 数以百计。
团聚(tuán jù)- 聚集在一起。
识认(shí rèn)- 辨认。
分批安排(fēn pī ān pái)- 分批次安排。
争相(zhēng xiāng)- 竞相争夺。
雅乐(yǎ yuè)- 古代的宫廷音乐。
俗乐(sú yuè)- 民间音乐。
陈献(chén xiàn)- 呈献。
美和丑(měi hé chǒu)- 美丽和丑陋。
摇头顿脚(yáo tóu dùn jiǎo)- 摇头晃脑。
按节拍(àn jié pāi)- 按照节拍。
箫(xiāo)- 一种乐器。
管乐(guǎn yuè)- 以管乐器为主的音乐。
清脆浏亮(qīng cuì liú liàng)- 清脆明亮。
感动(gǎn dòng)- 感受到情感的激动。
夜深(yè shēn)- 夜晚很深。
树影散乱(shù yǐng sàn luàn)- 树影散乱。
连箫板也不用(lián xiāo bǎn yě bù yòng)- 连箫和板也不用了。
登场(dēng chǎng)- 上台表演。
屏住声息(bǐng zhù shēng xī)- 屏住呼吸。
细而直上的毛发(xì ér zhí shàng de máo fà)- 细而直立的毛发。
响彻云端(xiǎng chè yún duān)- 响彻云霄。
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fēi niǎo tīng le wéi zhī huí xiáng pán xuán)- 鸟儿听了之后飞回盘旋。
壮士(zhuàng shì)- 壮丽的人。
流下眼泪(liú xià yǎn lèi)- 流泪。
剑泉(jiàn quán)- 虎丘山上的一个泉水。
陡峭(dǒu qiào)- 陡峭的。
岩石(yán shí)- 岩石。
争奇斗秀(zhēng qí dòu xiù)- 争相展示奇特和美丽。
请客饮酒(qǐng kè yǐn jiǔ)- 邀请客人喝酒。
阳光逼人(yáng guāng bī rén)- 阳光强烈。
久坐(jiǔ zuò)- 长时间坐着。
文昌阁(wén chāng gé)- 虎丘山上的一座阁楼。
林中的景色(lín zhōng de jǐng sè)- 林中的风景。
迷人(mí rén)- 吸引人的。
朝北(zhāo běi)- 面向北方。
平远堂(píng yuǎn táng)- 虎丘山上的一座堂宇。
旧址(jiù zhǐ)- 旧的建筑遗址。
空旷(kōng kuàng)- 宽阔而空荡。
遮拦(zhē lán)- 遮挡。
虞山(yú shān)- 苏州的一座山。
堂荒芜(táng huāng wú)- 堂宇荒废。
商量(shāng liáng)- 讨论。
修复(xiū fù)- 修理恢复。
供奉(gòng fèng)- 奉献供养。
韦应物(wéi yìng wù)- 唐代文学家。
白居易(bái jū yì)- 唐代文学家。
辞了官(cí le guān)- 辞去官职。
兴致(xìng zhì)- 兴趣。
消尽(xiāo jìn)- 消失。
山川的兴旺和荒废(shān chuān de xīng wàng hé huāng fèi)- 山川的繁荣和荒废。
运数(yùn shù)- 命运。
《虎丘记》译文及注释详情»
《虎丘记》是一篇描写虎丘名胜的游记散文。文章以虎丘的位置和吸引力为开篇,强调了游人旅客和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通过使用“无……无……”的双重否定句式和“纷错如织”等概括性语言,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审美空间。
在文章中,作者逐渐引出了中秋节对于虎丘的特殊意义。通过使用“而”字形成转折和“尤”字造成递进,作者描述了中秋节在虎丘的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文章并不是某一次游览的实录,而是作者对于多次游览虎丘的印象的综合描述。这种时空观念的处理方式给人以新意。
当文章进入具体的情景描述时,作者的笔触变得流畅自如。作者以全景俯瞰的方式描绘了虎丘的景色。从“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开始,作者描绘了郊游行列中的人们。无论是衣冠士女还是下层市民,都参与了这场盛大的郊游活动。这种描绘方式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特点。
总的来说,《虎丘记》通过描绘虎丘的位置、吸引力和中秋节的特殊意义,以及具体的情景描述,展现了虎丘的美丽和吸引力。作者的描写方式流畅自如,给读者留下了审美空间。
《虎丘记》赏析详情»
袁宏道(1568~1610)是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他出生于汉族家庭,原籍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表达个人的内心感受,不受传统文学格律的束缚。
袁宏道的文学才华与他的兄弟袁宗道、袁中道齐名,三人合称“公安三袁”。他们都在文学创作上有出色的表现。
然而,袁宏道的生平事迹和具体的成就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关于他的死亡日期和具体情况也没有明确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