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醉罢三通樵鼓,起来作别,烟月苍茫。
为访城南,老衲又扣禅房。
犬牢牢、竹篱夜静,松冷冷、土壁苔荒。
启云堂。
旃檀香灺,稽首明王。
徜徉。
一谈一笑,或行或坐,宾主相忘。
忒也轻狂。
通宵幽课兴偏长。
抚金徽、引商刻羽,涤破砚、泼墨生香。
只琴张。
冥心缄口,宴坐绳床。
赋别惊心时节,秋风初动,望里关山。
几度回首迢递,驿路三千。
酒醒也、晓风残月,魂消也、露蛩烟蝉。
镇西天。
暮云夕照,梦忆当年。
无端。
双星欲渡,一桥乌鹊,填了银湾。
故园又见欢聚,心意缠绵。
合知道、并肩帘落,曾抵得、待月阑干。
最堪怜。
风流一样,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