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绿绮雕琴囊已旧。
汉锦蒲桃何处有。
美人鸳水一端来。
艳过苕上穿花绉。
剪成劳素收,珠徽瑶轸长消受。
谢徐陵、玉台好序,不及此文绣。
儿女葛丝挑出幼。
为报襜褕频织就。
莞中香角复奁珍,鸪斑一一兼金购。
共献飞雪候。
要知絺绤能长久。
待归朝,软尘拂拭,图取冷风透。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月鉴其煌临鬓细,已覆桴槎安索骥。
荆花枝外望三山,衡庐锁钥万重闭。
却顾从来地,鳌峰欲折鱼鼋戏。
忘营营、梦翩跹蝶,偏缀离人袂。
野鹤藏林身隐市,门下鸡虫干底事。
终朝苦燠哂疑冰,丹华老鼎灰成忆。
劫逝浑难计,龙须曳断飞金陛。
念溪山、白云悠远,尽负相思意。
虎口余生终不辱。
失喜将军西走蜀。
来生再见语何悲,传诸四海吞声哭。
可怜湘水曲。
一时四万人心目。
视江淮、英雄本色,未负元戎嘱。
四十七天新纪录。
战报徒伤疆土蹙。
但能明耻即奇男,包羞九世仇当复。
劳君重督促。
桂边莫与倭儿牧。
使河池、残余仍在,及早防金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