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除夕用周草窗韵》原文赏析

  • tàn
    chūn
    màn
    chú
    yòng
    zhōu
    cǎo
    chuāng
    yùn
  • [
    qīng
    jìn
    xiàn
    dài
    chū
    ]
    lín
    cháo
    sōng
  • huā
    pào
    nuó
    zhǐ
    qián
    zào
    yòu
    dào
    weí
    shí
    hòu
  • ér
    yán
    qián
    meí
    jìng
    chàng
    zhū
    yán
    feī
    jiù
  • kàn
    jiǎn
    chūn
    tiē
    jiàn
    jiǔ
    dēng
    hūn
    hóng
    dòu
  • liáng
    wǎng
    shì
    mián
    dǒu
    jiào
    yāo
    zhī
    qīng
    shòu
  • huí
    shǒu
    jiāng
    shān
    jǐn
    xiù
    huáng
    yíng
    nián
    fēng
    liú
    wén
    jiǔ
  • mèng
    duàn
    rén
    guī
    luò
    wèn
    dāng
    shí
    xiù
  • cái
    jìn
    jiāng
    láng
    màn
    yǒng
    dōng
    fēng
    meí
    liǔ
  • xiāo
    hào
    xióng
    xīn
    zhī
    yào
    beī
    zài
    shǒu

原文: 花炮驱傩,纸钱祭灶,又到围炉时候。
儿女筵前,须眉镜里,怅我朱颜非旧。
看剪宜春帖,渐夜久灯昏红豆。
思量往事无眠,陡觉腰肢清瘦。
回首江山锦绣,记黄浦迎年,风流文酒。
梦断乌衣,人归碧落,怕问当时舞袖。
才尽江郎笔,漫题咏东风梅柳。
销耗雄心,只要一杯在手。


相关标签:探春慢

清代诗人林朝崧的照片
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字俊堂,号痴仙。他出身于武功之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都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是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对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林朝崧的出生年份是1875年,他出生在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他的字是俊堂,号是痴仙。他的家族背景非常优秀,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都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战功的将领。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林朝崧在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是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为该社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栎社是一个文学团体,致力于推动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和传承。林朝崧的参与使得栎社成为了台湾文学界的重要力量。

林朝崧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这是对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的肯定。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来的台湾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林朝崧的逝世年份是1915年。他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对台湾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他的地位在台湾文学史上不可忽视。

猜您喜欢

探春慢 首春颂臣、启运、锡祺、槐庭同过,约同赴雾峰吟宴,再用草窗韵

清末近现代初 林朝崧

溪曲抱村,竹深藏径,闲门谁肯临候?
人日梅开,新年鸟啭,迎到东林故旧。
生计柴桑拙,叹仍是南山种豆。
田家隔岁重来,应笑菜肥人瘦。
野外春光如绣,倩芳草铺茵,晴岚对酒。
击缶狂歌,插花起舞,此乐胜围红袖。
无奈莱园月,又唤斑骓系柳。
愿逐诗仙,春风一路携手。

探春慢

清代 殷秉玑

水拂风裙,路攀虹带,逆著崖流堪上。
高欲拿云,危如驱石,劈破丹扉分两。
满壑青如滴,衬天外、烟波摇荡。
照来镜样湖光,凝眸真觉清旷。
称我登临幽赏。
共俊侣清游,俯仰何妨。
刻翠题诗,选红酹酒,山也笑容相望。
可惜寻春晚,只剩得、紫苔花放。
谁送樵归,夕阳斜阁青嶂。

探春慢 虾

清代 杜文澜

草屩穿烟,筠筛漉月,水村风景如画。
枉叹无肠,空怜比目,葑荇微阴堪籍。
闲了垂纶手,伴蟹火、一星深夜。
只愁网起桃花,数枝萍蒂萦惹。
长忆捞秋涧底,对旧雨杯盘,宵半情话。
露湿须帘,云扶鬣杖,乡味依依茅舍。
鲑菜荒生计,孤俊约、扁舟同下。
听罢啼鹃,蠡湖重醉新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