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翠螺调墨,蕉叶迎凉,细写乌丝蚕茧。
都道我,一生贪看,桃腮腻脸。
怪髯奴、也撚霜毫,凝盼着、真真低唤。
应恋。
听偷声减字,霓裳重按。
玉宇琼楼非远。
羡徵车似水,子初荐。
敕使填词,早遣宫娥传遍。
猛惊醒、残月晓风,重回首、酒旗歌扇。
休怨。
拚青衫已老,紫罗今换。
徐釚(qiú)(1636~1708)是清代词人,字电发,号虹亭、鞠庄、拙存,晚号枫江渔父。他出生于吴江(今属江苏苏州)。康熙十八年(1679),他受到召试博学鸿词,并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职位,后来进入史馆纂修明史。然而,由于与权贵发生冲突,他在康熙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经江右,三次到达南粤,一次到达中州。在他游历的各地,他与许多名流雅士相交并相互题咏。康熙皇帝南巡期间,两次赐予他御书,并诏令他回到原官职位上,但他拒绝了。徐釚去世时年七十三。
东望苍茫,来何迟也,夜寒独立搔首。
为损容颜,懒又邀人杯酒。
料此际、虎阜笙歌,尽今夕、翠樽红袖。
知否。
是吴姬赏月,怕迟十九。
恰应潮生日候。
有蚌彩涵波,舒光欲斗。
一样清辉,觉道盘痕减旧。
感秋气、不耐繁华,偏积下、三分消瘦。
今后。
漫随人冷澹,更阑独守。
秋稻余香,春花复梦,小帘依旧深贮。
垂柳楼台,半护碧云归路。
怎隔年重认轻盈,浑未改檀唇绣羽。
无语。
见画阑干外,东风吹絮。
此例相沿应许。
那离恨天边,多少幽女。
话到三生,命比雪娘都苦。
偏记得庭院依稀,算不枉玉箫分付同住。
垫一层黄月,一层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