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天气晴暖,风和日丽,“十月小阳春”嘛,我走在上山的小路上,耳边不时有鸟儿婉转的啼鸣传来,好像在报告春天真的来临了。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忽然,花草葱在茏中,看到了桂树的倩影,如同遇到了一位独自清醒的世外高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山中气候寒冷,桂花常常开得很晚;山中风多而疾,桂花往往又落得早落得快。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山中的樵夫可能又不认识桂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遇斧钺之灾,沦为烧火的枯柴。
注释:
- 日暖:天气温暖的白天。
- 上山路:通往山上的小路。
- 鸟啼:鸟儿的啼鸣声。
- 知已春:表示春天已经到来。
- 幽隐处:隐蔽的地方。
- 独醒人:独自清醒的世外高人。
- 石冷:山中的石头冷。
- 开常晚:开花的时间常常很晚。
- 落亦频:落下的频率也很高。
- 樵夫:山中的砍柴人。
- 应不识:可能不认识。
- 伐为薪:砍伐作为柴火。
《山上树》译文及注释详情»
天气晴朗温暖,风和日丽。这个十月仿佛是个小阳春,我走在通往山上的小路上,耳边不时传来鸟儿婉转的鸣叫声,仿佛在向我报告春天真的来临了。
突然,我看到花草在茂密的丛中绽放,发现了桂树的倩影,就像是遇到了一位独自清醒的世外高人。
山中的气候寒冷,桂花常常开得很晚;山中的风很多且狂猛,桂花往往又早早地凋谢。山中的樵夫可能不认识桂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遇斧头和锄头的灾难,成为烧火的柴火。
《山上树》译文详情»
于武陵,会昌时人,是一位以写景送别为主题的诗人。他的诗作中融入了浓郁的乡思和友情。他的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而沉郁。他的佳作包括《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描写了一位卖松人想要将寒涧的树木砍掉卖给翠楼的人,但结果却与他的愿望相悖,因为长安的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没有兴趣。诗人由此感叹自己只是徒劳地染上了六街尘,空忙了一场。这首诗通过借事讽世的手法,引发了人们深思的效果,因此广为流传。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的第五百九十五卷中。此外,关于于武陵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