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译文:
记得北宋的都城,是一个富贵繁华之地,我曾在那里观赏游玩。御路两旁的流水微波溶溶。平康里巷、青楼歌院,富贵人家的公子骑着饰有镶金笼头的青骢宝马出入其间。我也曾解衣沽酒,在歌伎弹奏的丝竹管弦声中沉醉不醒。尽情享受欢乐时光,看到的全是无限美好的柳绿花红。
如今我已经两鬓斑白,感叹从前之事,就好像是一场梦。现在只见漫空寒烟,蓬草在空中乱飞;曾经精心雕琢的白玉栏杆,早已积满灰尘,北宋帝王的宫室也已被废弃。黄昏中,几声凄切的胡笳声传来,惊得雁群四散。春风吹拂,使人分外孤寂落寞。
注释:
金人捧露盘:双调,七十九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丸句,四平韵。
御沟:指汴京御路两旁的水沟。
平康:唐代长安里名,亦称平康坊,为妓女聚居之所。这里是指汴京倡楼酒馆林立的繁华之处。
骢(cōng):青白色的马,今名菊花青马,也泛指马。
霜鬓(bìn):鬓发色如白霜,形容年迈。
飞蓬:蓬,指蓬草,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称飞蓬。常用来比喻行踪漂泊不定。
雕阑玉砌:雕花的阑干和玉石砌成的台阶,泛指宫殿。
离宫:本指皇帝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这里是泛指汴京的皇宫。
塞笳:即胡笳,古管乐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故又称塞笳。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69年冬季,当时汪大猷被任命为贺金正旦使,而曾觌则担任副使,他们前往金国执行任务。在返回国内的途中,于次年的春季(1170年),他们经过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作者是汴京人,四十多年后他重游故地,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变化,激发起了对家国之恨的情感。因此,他写下了这首名为《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的诗歌。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创作背景详情»
带给读者一种深深的忧伤和悲怆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汴京沦陷后的景象,“满目飞蓬”形象地描绘了一片破败和凄凉的景象。词人的心情也由此而生,他感叹着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为了梦魇,一切都变得如此荒凉和无望。
整首词没有一句议论或抒情之语,但通过字里行间的描写和表达,词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忧伤和感慨。上片以回忆和描绘繁华景象为主,通过描述京都的繁华和自己的浪漫生活,为下片的衰败和凄凉做了铺垫。下片则以现实的衰败景象和词人的悲怆心情为主,通过对汴京沦陷后的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
整首词情感真挚,含蓄蕴藉,感慨深沉。读者在阅读时会被词人的忧伤所感染,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这首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转和命运变迁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赏析详情»
曾觌(1109-1180),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他在绍兴中担任建王内知客的职务。后来,孝宗受禅,他成为潜邸旧人,被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年,他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同时加封少保和醴泉观使。他积极追随宫廷,创作了许多应制之作。他的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阮郎归》、《水调歌头》、《西江月》、《定风波》、《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忆秦娥》等。其中,《阮郎归》一词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