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素妆淡淡。
喜绝代琼姿,皎皎难染。
路入庾关,能见梅花无忝。
一枝不必姚黄,已夺越娘光艳。
炎天热、琼台夜深,牖户休掩。
盈盈半压朱槛。
正浣出天香,珠露微点。
笑谢洛阳花估,国色长占。
想暖稍展氍毹,更使玉人匀脸。
当影坐,衔杯共对不厌。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踏青人懒,恰峭风吹得,困损春魂。
不分明处,犹余一缕芳痕。
尽有浮花浪蕊,是几番、嫁杏拖裙。
浑未觉,东皇有意,潜与移根。
凄清低颦敛靥,似新入平阳,退处长门。
溶溶淡月,能消几度黄昏。
坐对繁英薄媚,只莫忘、流水孤村。
春去也,斜阳一抹断云。
酽寒十日待嫩晴,薄暖唤醒春魂。
天台何许,铢衣留艳绯痕。
露井春帘赐锦,恰小园纤绿扶裙。
应不负、珊珊仙骨,天上灵根。
长干去来双桨,记渡江姊妹,柳映闲门。
门中人面,那回细雨黄昏。
却笑出墙红杏,只清明、款醉山村。
凭对影梨花,冷抱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