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照眼无书,横腰没剑,一领白衣当暑。
把素扇、团团如月,原不是、挥军白羽。
总科头、怕误儒冠,笑跌宕风流,旦评应许。
但中酒情怀,狂歌意态,都付倒挽眉宇。
浩气不磨中各贮。
荷节义双肩,烈烈今古。
相君面、直封侯耳,须运应、五星奎聚。
等昂藏、七尺男儿,有黻舄精神,千秋快睹。
任图上麒麟,呼为牛马,与留稿谱。
魏元戴(1867-1929)是中国南昌县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他在光绪二十九年考取进士,并获得考功郎的称号。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信息,以下是对魏元戴生平的补充:
魏元戴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官场上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为国家和地方政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光绪二十九年考中进士后,魏元戴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晋升为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期间,积极参与国家政务,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魏元戴还曾在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参与了戊戌变法运动,支持改革派的主张,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清朝政府的动荡,戊戌变法最终失败,魏元戴也被迫离开政坛。
在离开政坛后,魏元戴转向从事教育事业。他在南昌等地创办了多所学校,致力于培养人才和推动教育改革。他的教育理念注重实用主义和现代化,对当时中国的教育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魏元戴在1929年去世,享年62岁。他的离世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但他的贡献和影响仍然被后人所铭记。
气暖璇霄,波融太液,宝拘分开辇路。
当此夜、衣香人面,星桥畔暗尘如雨。
奈银花、火树萧条,频凝望、角抵鱼龙何处。
正门掩东风,笛横别院,让与侯家歌舞。
欲倩东皇强作主。
把三夕春光,一宵留住。
金缕奏、漏声停滴,玉缸倒、客怀莫诉。
况年来、子野多情,看天外烽烟,人间荼苦。
仗冉冉韶华,溶溶残月,都向醉乡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