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秋天的气息提前到来,树叶纷纷飘落,让人感到惊讶;凋零的情感就像这位远离家乡的旅客的遭遇一样。
树叶翻飞似乎不愿意落地;它们仍在述说着不舍离开这片森林的心情。
注释:
惊落叶:树叶好像受到惊吓一样,纷纷飘落下来。
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心情。
犹言:好像在说。
惜:舍不得。
《落叶》译文及注释详情»
孔绍安是陈朝的达官子弟,他的父亲是陈朝的吏部尚书孔奂。然而,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陈朝覆灭了,孔绍安作为前朝的既得利益者,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损害。当时,孔绍安只有13岁。
在陈朝灭亡后不久,孔绍安被迫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居到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在这段时间里,他选择了闭门读书,专心致志地学习。
这段创作背景为孔绍安的创作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环境和心境。作为一个年轻的既得利益者,他经历了家族的衰落和个人的挫折。这种经历使他对封建王朝的更迭和社会变革有了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在京兆鄂县的闭门读书期间,孔绍安有机会独自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身份和命运。他可能感到失落和无助,但也可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渴望。这段时间的专注学习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平静的环境,使他能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自己的出路和未来的方向。
因此,这段创作背景为孔绍安的创作注入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思考。他的作品可能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观察。这段时间的闭门读书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思想资源,使他的作品更加深入和有力。
《落叶》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落叶为主题,通过描写落叶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的开头用“早”字暗示好景不长,接着用“客”字联想到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表达了诗人与家国破亡后的相似遭遇。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整首诗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乡之情。 《落叶》赏析详情»
孔绍安(约577-622),字不详,越州山阴人,是孔奂的长子,也是孔子的三十三代孙。他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大约在唐高祖武德中年时去世,享年约四十六岁。
孔绍安从小就以文词才华闻名,与他的兄弟孔绍新一起被人们所熟知。他十三岁时,陈朝灭亡,他随后迁徙到隋朝的京兆鄂县,闭门读书,诵读古文集数十万言。他的外兄虞世南对他的才华非常赞赏。他与词人孙万寿结下了忘年之交,被时人称为“孙、孔”。
在大业末年,孔绍安担任监察御史的职务。当李渊讨伐贼寇河东时,绍安被任命为监军。李渊接受禅让后,绍安从洛阳前来投奔,被任命为内史舍人,并且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他曾经因为应诏而在宴会上吟诵了一首关于石榴的诗:“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他以其才华而受人称赞。
然而,孔绍安在撰写梁史的任务未完成之前就去世了。他留下了五十卷的文集,传世至今。(旧唐书的志称他的文集为三卷,而本传则称为五卷。这里以新唐书的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