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斜抱琵琶,似曾共司马江州相遇。
一片离合神光,衔山月初吐。
羞答答避人欲去,娇滴滴窥人还住。
霞晕腮边,星抛眼尾,绝代风度。
试呼遍百日真真,倘真面庐山许全睹。
好把张郎画笔,补一弯眉谱。
怎无语侧身灯下?任拍肩总不回顾。
这比背立春风,撩人尤苦。
林朝崧(1875-1915)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字俊堂,号痴仙。他出身于武功之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都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是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对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林朝崧的出生年份是1875年,他出生在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他的字是俊堂,号是痴仙。他的家族背景非常优秀,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都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战功的将领。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林朝崧在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是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为该社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栎社是一个文学团体,致力于推动台湾地方文学的发展和传承。林朝崧的参与使得栎社成为了台湾文学界的重要力量。
林朝崧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这是对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的肯定。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来的台湾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林朝崧的逝世年份是1915年。他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对台湾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他的地位在台湾文学史上不可忽视。
归到西湖,未应误、豆荚樱珠时节。
无那孤瑟弦空,春声带愁咽。
兰棹涴、残鹃泪点,怕啼湿、故裙尘箧。
中酒年光,收帆兴绪,容易华发。
待催办、腰笛单衫,趁苕水、东边旧时月。
相送荷花一路,把君恩重说。
春渐老、幽单客枕,拚十年、逝水销别。
可奈江国漂花,瘴天啼鴂。
乌桕村边,酒旗飐、画出江南风色。
回首野渡荒寒,麋湖冻澄碧。
乡梦远、银鲈脍玉,甚长绊、季鹰词客。
雪浣征衣,云停旧约,难破凄寂。
又何用、草檄从戎,正书报、甘泉马蹄疾。
且喜隔年春到,有梅花消息。
归去好、红炉纸阁,与故人、共醉良夕。
忍听哀角飞霜,暮愁千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