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山如画屏,群芳乱烟霞。
小红欹曲径,点缀山僧家。
我来访陈宫,树石空槎牙。
髣髴辱井存,绿芜翳深洼。
山僧施法雨,欲洗胭脂污。
妖艳销未尽,千载萌根芽。
至今光风中,一一开晴葩。
嫣然展微笑,绝似宫中娃。
试问诸天女,岂解散此花。
正恐花信阑,凄凉委泥沙。
与君置尊酒,及此风日嘉。
无然感废兴,三叹张丽华。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他是清初的官吏学者和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一起被誉为明末清初散文的“三大家”。
汪琬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鸿博。他曾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等职位。
汪琬的代表作品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等。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有对社会时事的评论和思考。
关于汪琬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了解的信息有限。他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具体的出生日期不详。而他的去世年份是1691年。
出门谁是看花路,纵马直前知不误。
斜行七里破曙光,马不识途能嗅香。
平明一寺拦街出,万绿冲门马惊逸。
客行下马方拂尘,花下巳有先来人。
羡君何止寻花早,花气入帘餐欲饱。
十分花事惜巳过,砌下渐比枝头多。
明朝更惜花无几,窗外怪风成阵起。
看花人老花莫悲,花下几见常追随。
不然花枝南头两间屋,曾有诗魂抱花宿。
眠时如鸥立如鹤,看得开时复看落。
如今寂寞锁几春,花屋祇当诗人坟。
门阑雨圯纸窗破,时聆唫声夜深堕。
君行叹息欲出门,我更代花招客魂。
君不见客魂定在花深处,怪底曙鸦啼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