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
栖迹:遁身隐迹。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乾坤:国家;江山;天下。
到达您隐居的地方,有竹子做的小径和简陋的房屋。也在国家的范围内,却没有尘世的喧嚣。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
石藓:生在石上的苔藓。
在新泉上漂浮着苔藓,崩壁上露出松树的根。还有传说说寻找僧人的地方,在孤峰上猿猴嘶叫。
《题友人山居》译文及注释详情»
栖迹:指隐居、隐藏身份。出自三国魏曹植的《释愁文》:“趣遐路以栖迹,乘轻云以翱翔。”意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衡门:指简陋的房屋,门是用横木做的。出自《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在《朱熹集传》中解释说:“衡门,指用横木做的门。门里面很深的地方,有阿塾堂宇,这只是用横木做的。”颜师古的注解是:“衡门,指在门上横一根木头,贫穷的人住的地方。”郁达夫在《木曾川看花》诗中写道:“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意为大自然的美景吸引着他离开简陋的住所。
乾坤:指国家、江山、天下。出自《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宋代杨万里的《得亲老家问》诗中有句:“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意为国家出现了问题,还没有解决,怎么能够得到荣耀呢?元代马致远的《陈抟高卧》第一折中写道:“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意为只要圣人出现,国家就会安定下来。明代吴承恩的《寄渔石唐公》诗中有句:“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意为公真隐居在青山中,不愿意参与政治,保持了乾坤的和平。
石藓: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唐代皎然的《酬秦山人系题赠》诗中有句:“思山石藓浄,欵客露葵肥。”意为思念山中的石头上生长的苔藓,客人来了,露水滋润着葵花。明代夏完淳的《谢康乐游山》诗中有句:“石藓碧幛开,文藻曲波冷。”意为石头上的苔藓像绿色的帷幕一样展开,文采像波浪一样曲折而冷静。
《题友人山居》注释详情»
黄滔(840~911)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和闽中“文章初祖”。他的字是文江,出生在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黄滔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黄御史集》中,共有10卷,并附有1卷的附录。
黄滔的文学作品以诗词为主,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福建文化的烙印。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除了诗词创作,黄滔还擅长文论和文学批评,他对于文学的发展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他的文论作品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于黄滔的生平和具体的死因,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根据现有的记载,黄滔生于840年,逝世于911年,享年71岁。关于他的具体生平和死因的细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