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九峰如髻相连绵,横云秀色何便娟。
怪石蹲立虎豹伏,老藤蟠屈虬龙缠。
悬崖十仞尤斗绝,穿云欲上脚蹩躠。
白浪层层雨后明,翠螺点点烟中列。
问谁好事王与张(山有王俨斋张得天两尚书别业),诛茅小筑添山房。
飞泉百道鸣??,修竹万个阴苍苍。
是时山中秋正暮,落叶荒榛局微步。
四山枫林灭没閒,夕阳掩映红无数。
回看前峰云往还,依稀蜡屐经过处。
咫尺机山相对青,风流当日傲荒伧。
早知入洛名为累,何似长听鹤唳声。
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汉族,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清代史学家、汉学家。他是18世纪中国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被公推为“一代儒宗”。
钱大昕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造诣深受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他的学问涉及广泛,尤其在史学和汉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作为一位史学家,钱大昕对中国历史的研究非常深入。他的著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他对《资治通鉴》的续修和补充,被誉为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他在这部著作中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分析,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钱大昕还对汉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著作《辛楣先生文集》收录了他的许多文章和研究成果,涵盖了经学、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他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研究,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钱大昕晚年自署竹汀居士,表明他在晚年追求清静和自我修养。他的学术成就和品德修养使他成为当时学术界的楷模和榜样。他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力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