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林墓》原文赏析

  • hàn
    lín
  • [
    yuán
    dài
    ]
    bái
  • chū
    chéng
    jiā
    shān
    liǎng
    fēng
    guǐ
  • zhí
    gōng
    guī
    fēng
    ér
    shì
  • jiàn
    yóu
    zhī
    ér
    kuàng
    zhé
    xiān
  • fén
    zài
    xià
    zhèng
    ěr
    zhí
  • zhé
    xiān
    zhēn
    xiān
    rén
    chū
    chù
    jiàn
    zhū
    shǐ
  • gǎn
    ào
    jūn
    xīn
    zhí
    táng
  • juē
    zhě
    chén
    zhèng
  • tíng
    chē
    rěn
    zài
    bài
    sǎng
    yǒu
  • yǎng
    zhǐ
    qīng
    shān
    gāo
    qīng
    fēng
    zhōng
    shǐ
  • shú
    weì
    qiān
    zài
    rén
    zài
    tiān

原文: 出城得佳山,两峰特奇诡。
一如植躬圭,一峰拱而侍。
我见犹爱之,而况谪仙子。
孤坟在其下,政尔直一死。
谪仙真仙人,出处见诸史。
岂敢傲吾君,辛苦植唐祀。
嗟予偘偘者,尘土正如此。
停车不忍发,载拜颡有泚。
仰止青山高,清风与终始。
孰谓千载人,不在天地里。



白珽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钱塘(今杭州)人。他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被钱塘人白某收养为嗣子。白珽擅长诗赋,曾与当时的名士结社,成立了“月泉吟社”。他的诗作主题广泛,既有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和农村田园生活的作品,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的作品。

白珽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要特点,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山水、花草、鸟兽等元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此外,白珽的诗作也涉及到农村田园生活的描写。他通过对农民劳作、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农田、村庄、农民等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传递了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民的敬意。

此外,白珽的诗作也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时政的问题。他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元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呼吁社会改革和关注人民的福祉。

总的来说,白珽是元代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田园生活为主要特点,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他的诗作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民的辛勤劳作,又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具有一定的艺术和社会意义。

猜您喜欢

续演雅十诗

元代 白珽

谁令珠玉唾,出彼藜藿肠。
仁人不为宝,良贾宜深藏。

岳武穆精忠庙

元代 白珽

国势已如此,孤忠天地知。
死生同父子,奸宄系安危。
偃月无封桧,栖霞有谥碑。
中原遗老在,岁岁梦王师。

玉清宫与赵达夫鲜于枢联句二首

元代 白珽

巾子峰头舣钓船,初阳台上坐鸣弦。
出云高树明残日,过雨苍苔泣细泉。
绝欲谁能继高躅,凌云我欲学飞仙。
还家正恐乡人间,化鹤归来知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