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四月》原文赏析

  • háng
    yuè
  • [
    yuán
    dài
    ]
    bái
  • yuè
    háng
    dào
    qíng
    shēng
    fán
  • zhū
    yīng
    qīng
    dòu
    jiǔ
    绿
    cǎo
    bái
    é
    cūn
  • shuǐ
    mǎn
    chuán
    tóu
    huá
    fēng
    qīng
    xiù
    yǐng
    fān
  • jiā
    cán
    shì
    dòng
    zhòu
    mén
    guān

原文: 四月馀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相关标签:地方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四月的杭州,天气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成熟的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着美酒,口感清爽宜人。村头田外,绿草茵茵,白鹅成群。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村庄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

注释: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余杭四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余杭道(即杭州市)为背景,描绘了四月的杭州乡村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景。诗中运用了对比、渲染和列锦等手法,通过描绘明亮的颜色和生动的物象,烘托出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的情怀。

首先,诗人描述了四月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他用“生意”来形容这种生机,意味着一片繁荣和活力。

接着,诗人描绘了杭州乡村的景色。红樱桃挂在绿树上,青豆配着琥珀色的美酒,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鹅在上面嬉戏。这些明亮的颜色相互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诗人运用了意象叠加的方式,将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生动的乡村景象,烘托出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然后,诗人描述了船行水上的情景。春涨水满,船行如飞。微风轻拂,衫袖在水中翩翩起舞,映出美丽的影子。这样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情也飞扬起来。

最后,诗人提到了村民们忙着养蚕的情景。为了防止外人冲犯,门户紧闭,昼夜都是寂静的。

整首诗描绘了春日乡村的风俗景象。风景如画,不见人影,但处处可见人们的活动。这种生机、静谧和祥和的氛围令人向往。通过对杭州乡村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情景,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宁静。 《余杭四月》赏析详情»

白珽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钱塘(今杭州)人。他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被钱塘人白某收养为嗣子。白珽擅长诗赋,曾与当时的名士结社,成立了“月泉吟社”。他的诗作主题广泛,既有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和农村田园生活的作品,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的作品。

白珽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要特点,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山水、花草、鸟兽等元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此外,白珽的诗作也涉及到农村田园生活的描写。他通过对农民劳作、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农田、村庄、农民等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传递了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民的敬意。

此外,白珽的诗作也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时政的问题。他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元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呼吁社会改革和关注人民的福祉。

总的来说,白珽是元代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田园生活为主要特点,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他的诗作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民的辛勤劳作,又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具有一定的艺术和社会意义。

猜您喜欢

忆钱塘江

宋代 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观潮

宋代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过虎门

清代 康有为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何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